中共四川省委机关刊主办 / 互联网新闻信息稿源单位
四川党的建设
学习强国
首页综合报道
探寻绿色发展新生机
2016-08-25 09:21来源:四川党建网
四川党建全媒体记者  裴佩

四川——“天府之国”,自古以来就是一块美丽富饶的生态沃土。

这里的巍巍大山雄奇秀美,滚滚江河奔流不息;这里的雪域高原绚丽多姿、九寨黄龙犹如人间瑶池、峨眉胜景秀甲天下;这里有世界仅存的大熊猫生态栖息地,稻城亚丁被誉为“最后的圣洁净土”;还有举世闻名的都江堰、青城山,“道法自然”的生态观在这里起源……

四川是生态资源大省。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长江,在四川留下了最长的印迹,让四川成为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和水源涵养地。“这些都是大自然的特殊恩赐,必须倍加珍惜,世世代代传承和守护好这份宝贵财富。”王东明书记强调。
                 
“绿色理念”引领变革

党的十八大以来,四川遵循中央要求,始终把建设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维护国家生态安全放在生态文明建设的首要位置,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

《四川省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实施方案》《四川省灰霾污染防治办法》先后出台;关停小煤矿和淘汰落后产能企业累计2540个,造林4936万亩,巩固和治理沙化土地42.1万亩,完成石漠化综合治理504平方公里,地表水6个出川断面全都达标,城市空气质量达标率达到90.9%,全省生态环境质量保持总体稳定。

在取得成绩的同时,问题也须正视。王东明书记深刻指出,四川部分地区生态环境仍然脆弱、水土流失较为严重,草地湿地退化、沙漠化、石漠化等现象突出,城市雾霾、水体污染、土壤重金属污染等环境问题日益凸显,生态文明体制机制有待完善,环境安全形势不容乐观。

如今,为顺应时代发展要求和群众期盼,四川将建设生态文明、推进绿色发展融入到“实施三大发展战略”,奋力推进“两个跨越”的宏伟蓝图,将“推进绿色发展、建设美丽四川”作为“十三五”乃至更长时期的重要发展基调。

十八大以来,无论是考察调研,还是重要会议,王东明走到哪里,就把建设生态文明、保护生态环境的理念讲到哪里:

——省十二届人大四次会议闭幕式上,他用了23分钟谈“绿色发展”:“未来四川一定要从思想上行动上深化对绿色发展的认识和实践,让绿色发展理念融入到治蜀兴川各项事业,自觉贯穿于‘十三五’发展全过程,走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道路。”

——2016年全国两会期间,他发表题为《坚持绿色发展 建设美丽四川》的署名文章,对四川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进行了科学论述,提出以“五个坚持”贯彻绿色发展理念,努力建设美丽四川,为子孙后代留下绿水青山、蓝天净土。

——2016年3月,他参加四川省和成都市党政军领导义务植树活动时指出,开展大规模绿化全川行动,建设长江上游生态屏障,是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省委十届八次全会上,他发表重要讲话,用大段篇幅阐述关于推进绿色发展的总体思路。“要将绿色发展植根干部群众心中,把推进绿色发展作为四川长远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之举。”

以转变注入“绿色能量”

王东明书记对“绿色发展”理念的深刻具体阐释给全省各市州未来的发展确定了主调、指明了方向、筑牢了底线。

然而,推进绿色发展,不仅是发展理念的重塑,也是发展方式的重构。如何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前进步伐中,找准路径方向,找对方式方法?

省委给出了答案:“六个转变”。从思想观念到具体实践,从生产方式到生活方式;从建设发展到制度管理,“六个转变”成为新时期我省“推进绿色发展、建设美丽四川”的思想引领、整体设计与行动指南。

遵循省委省政府的要求,全省各地纷纷启动了新一轮绿色发展实践,在求“变”中探寻四川绿色发展的新生机。

工业城市彭州,山体曾被挖得遍体鳞伤,河因洗煤黑水横流,道路受重车碾压得肝肠寸断,成为发展中的“阵痛”。此后彭州下决心退出煤炭行业,淘汰石灰窑和小水泥厂、小砖厂,放弃砂石开采……如今彭州的通济镇,从“矿山小镇”“砂石小镇”神奇地转变成了“鲜花小镇”。

酒城泸州,坚持实施“生态泸州、绿色农业”品牌发展战略,着力打造休闲农业观光园、生态农业示范园、创意农业展示园和精品农业旅游线路,以品牌占领市场,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内生动力不断增强。近年来,依托良好的生态环境,泸州也走出了一条推动旅游与文化、科技、生态等产业深度融合的新路子。

德阳市以改善环境质量为核心,打响了大气、水、土壤污染治理“三大战役”;以生态文明创建为载体,构建绿色发展空间、产业、城乡和制度四大体系;以绿化全川行动为契机,加强生态安全屏障建设。

以转变促经济转型,用绿色倒逼升级,发展被注入了绿色“正能量”。作为四川重要的发展战略之一,“绿色发展”在全省各市州的认识被不断实践和深化,生态环境保护也始终贯穿于发展战略体系之中,成为四川永续发展最根本、最核心、最现实的要求。

以责任守护“绿色底线”

绿色发展不仅仅是一种思想观念,也是一种发展方式,更是一种责任担当。“推进绿色发展既涉及观念理念转变,又涉及政策体制突破,必须坚持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动绿色发展理念和实践落地生根。”王东明强调。

自被称为史上最严的新《环保法》在四川实施19个月以来,四川省环保厅副厅长杨雪鸿给出一组数据:从去年初至今年4月底,全省共查处环境违法案件2670件,处罚金额9722万元。

罚企业,也要督政府。为落实环境保护党政主体责任,今年省委省政府出台了《四川省环境保护督察方案(试行)》,成立了四川省环境保护督察工作领导小组,在环境保护厅设立了督察办公室,决定每三年对21个市(州)党委政府开展环境保护情况督察一遍。

省委十届八次全会召开后,四川在“绿色发展”上做足工夫,持续发力,《四川省岷江沱江流域废水排放标准》《四川省水污染防治资金使用办法》和《四川省水污染防治激励约束考核办法》等一系列法规、政策、措施将陆续出台,以硬约束持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为绿色发展“保驾护航”。

省委也明确要求,要划定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资源消耗上限和环境质量底线。目前,《四川省生态保护红线方案》已进行了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及合法性审查,并经省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专项小组全体会议原则通过,待省委深改组会议和省政府常务会议审查通过后发布实施,力争2018年各市(州)基本完成省级生态红线的勘界、定标、落地。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推进绿色发展建设美丽四川”的蓝图已经绘就。我们相信,只要守好生态底线,沿着“绿色”发展道路坚定不移走下去,一定会迎来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环境更优美的美丽四川。


   
编辑:黄薇
主办单位:中国共产党四川省委员会《四川党的建设》杂志社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红星路二段70号
ICP备案号:蜀ICP备14009601号-3  © 1958-2024 中国共产党四川省委员会《四川党的建设》杂志社. 版权所有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川)字第02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51120190021   川公网安备 510105020100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