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四川省委机关刊主办 / 互联网新闻信息稿源单位
四川党的建设
学习强国
首页
以系列讲话精神指引灾后重建新发展——芦山县火炬村党支部(总第284期)
2016-08-02 10:27来源:四川党的建设农村版
【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

以系列讲话精神指引灾后重建新发展
——芦山县火炬村党支部


从芦山县生态旅游环线蜿蜒而上至芦阳镇火炬村,一路上别具特色的农房错落有致,星级农家乐和民俗接待点星罗棋布,连片的生姜和猕猴桃长势喜人。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以来,在火炬村党支部的带领下,全村51名党员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带领全村群众沿着“中央统筹指导、地方作为主体、群众广泛参与”的灾后重建新路子,学得深入,想得长远,走得坚定,干得实在,心怀感恩重建家园,使这个在“4·20”芦山强烈地震中受到重创的山区农村旧貌换新颜,一片欣欣向荣。

打牢思想根基,不惧地动山摇
“火不添柴不旺,车不加油不跑。”定期组织党员集中学习,是火炬村党支部多年坚持的必修课。每逢中央和上级召开重要会议、印发重要文件,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每篇讲话下发后,村党支部都第一时间组织党员进行学习讨论,着重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4·20”芦山强烈地震灾后重建和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指示精神,不断为党员“添柴”“加油”。同时,还发动群众,特别是村民代表、户主、青年也参与到党员学习中,带动大家一起了解党的方针、学习党的政策。经常性的学习讨论,让党员思想更坚定,群众心气更齐整,党支部战斗力更强大。
早上,打开手机、点开微信,火炬村第三党小组组长杨芳仔细浏览群里推送的学习内容,还时不时拿笔记录下来。这已成她每日的必修课。“现在大家都习惯看手机。通过‘微信党支部’,空闲时间都可以利用起来学习了。”杨芳认为,集中学习会不能完全满足党员的需要。年初,村党支部建立了“微信党课”,积极推送学习资料,开展趣味竞答、“微讨论”等活动,党员们共享学习心得体会。“这个方法好,很多群众也加入进来啦!”杨芳深有感触。
无论是在线下参加党支部、党小组学习会,还是在线上通过“微信党支部”自学,村文书陈勇对村党支部的学习安排都很认同,感悟很深,他认为,“村党支部发了学习资料,定期召开讨论会,每个人都要发言。作为农村党员,我对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该怎样做,认识更清晰了。”
“农村党员要学懂用好党规党纪,特别是总书记讲话精神,才能心里明、身子正、脚步稳,老百姓才信我们。”年过六旬的村党支部书记赵正本,仍然保持着年轻时的学习劲头。村党支部始终用“两条腿”走路的方式抓党员教育管理。一方面,在严格执行“三会一课”制度的同时,勤跑上级部门收集学习资料,印制给每名党员。建立党员微信群开办“微党课”,利用田间地头和碎片时间抓教育。对年老、生病等行动不便的党员,党小组就把学习会搬到他们家里开。对外出务工党员,就把学习资料邮寄上门。要求党员在会上谈心得说体会,督促自觉学习,确保人人都有收获。另一方面,积极开展“共产党员示范行动”,创建“党员示范户”“党员示范岗”,组织党员结对帮扶困难群众活动,让党员亮明身份,时刻牢记第一身份。灾后重建三年来,村上灾后重建项目廉洁有序推进,没有一名党员、干部出问题。“村里的党员都是好样的!”群众赞不绝口。

“把好事办好”成为行动指南
习总书记在指导灾后重建时做出重要指示:“深入推进各项工作,把好事办好。”进入2016年,火炬村农房和基础设施重建全面完成。但重建完成后下一步怎么办?怎样才能把重建这件大事真正办成好事……一连串问题摆在村党支部和全村群众面前。
“学好用好习总书记的讲话精神,是火炬村获得灾后新生的法宝。”赵正本清醒地看到,欠发达的山区受灾村要发展,首先要让群众树立信心。村党支部请来县里的理论教员,开办习总书记“中国梦”论述讲座,组织学习讨论。同时,将“中国梦”小读本发放给群众,定期更新宣传专栏。
建好管好新村,关键要改变群众各自为政、贪大求洋的旧观念。村党支部多次召开碰头会并组织到先进地区参观学习,反复琢磨习总书记提出的“以人为本、尊重自然、统筹兼顾、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的深刻内涵,“总书记讲,新农村建设一定要走符合农村实际的路子,遵循乡村自身发展规律,留得住青山绿水,记得住乡愁。我们不能按城里的样子依葫芦画瓢建新村,要保持农村特有的味道。”村支部召集党员会、户主会、群众代表会传达学习,通过自上而下统一思想、自下而上集思广益,确定了“姜城花果园、山水农家田、诗书汉瓦檐、幸福火炬传”的发展定位。
在风貌塑造、环境整治、田园美化等工作中,村党支部提出党员“七要做,七不做”纪律,做到公道公平、严守纪律、带头示范。有的党员主动让出土地建道路,有的自觉拆除影响整体风貌的板棚,有的投工投劳不计报酬,带领群众埋头苦干,往日乱石遍布的坡地种上了经济作物,重建的生态旅游环线让火炬村成了县城的“后花园”。“现在村里各方面都走在了全县前头,村上组织学习总书记讲话精神起了大作用。要是没有总书记指出的新路子,没有党中央和全国人民‘真金白银’的支援,现在村里的环境哪会这么‘巴适’?” 村民寇路群心存感激地说道。

做勇闯灾后重建新路子的“领头雁”
一大早,艳阳高照。村民骆志云到地里查看生姜长势,一株株生姜苗已经长到近半米高。支书赵正本带着党员服务队,顶着烈日来到地里指导:“现在天气热,水分蒸发量大,得勤浇水。浇水后还要趁着土壤半干半湿松松土,生姜才长得好。”生姜现在成为火炬村的致富支柱产业,在骆志云看来,这都是村里党员示范带动做得好。
地震后,习总书记深入芦山灾区视察,充分肯定了当地生态环境,并要求发挥优势,走绿色发展之路。此前,由于农户商品意识不强,种植方式粗放,导致优良的自然禀赋无法产生较高的收益。“我们以前种的是‘懒庄稼’,烧荒开田,农药、化肥随意用,商家一检测就出问题。”为了解决这一顽症,村党支部利用农村党员远程教育站点开办种植户学习班,利用种植时节节点邀请农产品经销商、种植能手现身说法,很快扭转了旧思想。“总书记要求推进农业供给侧改革,我觉得对于农户来说,就是种出更好的果实、满足更大的需求、卖出更高的价钱。”与骆志云有同样感受的,还有村里的猕猴桃种植户们,一提起村里推行的绿色无公害种植模式,大家信心满满。
“守住绿水青山,挣得金山银山”。村党支部牢记总书记绿色可持续的要求,瞄准农家休闲旅游的“钱景”,按照“农旅结合、以农促旅、以旅养农”的思路,牵头成立旭阳猕猴桃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把党组织建在产业链上,把党课上到合作社里,积极推行“支部+专合组织+农户”的模式,由党员带头创办农旅结合经营项目,建成3家三星级以上农家乐、18家自主经营的民俗户。现在,合作社被评为省级示范社,“寺外桃缘”牌红心猕猴桃先后通过了“无公害农产品”和“绿色食品”认证,火炬村被确定为国家“绿色食品生产示范基地”,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1000元,“绿色火炬、产业兴村”的愿景正不断成为现实。支书赵正本感慨地说:“总书记的讲话是指导我们农村工作的制胜法宝。做一名合格党员,就是要把总书记对灾区的指示学好用好,做带领群众发展致富的‘领头雁’。”

供稿单位:芦山县委组织部

编辑:陈艾婧
扫二维码分享到手机
主办单位:中国共产党四川省委员会《四川党的建设》杂志社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红星路二段70号
ICP备案号:蜀ICP备14009601号-3  © 1958-2024 中国共产党四川省委员会《四川党的建设》杂志社. 版权所有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川)字第02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51120190021   川公网安备 510105020100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