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四川省委机关刊主办 / 互联网新闻信息稿源单位
四川党的建设
学习强国
首页其他
强镇抓村筑堡垒 凝心聚力奔小康 ——眉山市彭山区观音镇党委先进事迹
2016-07-11 14:48来源:四川党建网
四川党建全媒体记者  贺贵成

观音镇位于眉山市彭山区中心地带,属天府新区协调管控区,北距成都40公里,是眉山市岷江现代农业示范园核心区。全镇幅员26.7平方公里,辖7村1社区,总人口2.9万。镇党委下设4个党总支、31个党支部、共有党员1006名。

近年来,观音镇党委坚持“强镇抓村建强堡垒、党建引领壮大产业、创新治理做优服务”工作思路,着力抓班子、带队伍、强组织,发挥党组织政治引领、服务发展功能,大力推进产业提档升级、社会民生改善、乡村治理提升,推动全镇经济社会跨越发展,2015年全镇实现工业产值70.6亿元,万亩特色葡萄产业园区农业产值3.8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3033元,成功创建省级“文明村镇”,“观音葡萄”成为全国地理标志。

发挥龙头作用,强镇抓村筑牢堡垒

镇党委始终立足统领一方发展、服务一方群众,持之以恒强镇抓村,大力加强基层党组织标准化建设,有效提升了党委统筹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和村级党组织整体功能。一是强龙头,提升统领能力。坚持精简、高效、统一,整合站所机构,组建党政综合办、财务管理办、工业发展中心、农业发展中心、便民服务中心、综治维稳中心等“两办四中心”,优化党委机构设置,增强党委服务职能。建立党建、发展、民生“三张清单”,推行党委书记和班子成员领办重点项目制,每月督查、季度通报,层层压实工作责任。全面落实区委“三加一减”扩权强镇政策,强化乡镇执法权、财权、人事权,让党委始终成为全镇发展稳定的坚强核心。二是严管理,激发队伍活力。按照“个人申报、竞岗演讲、双向选择、党委审定”的程序确定每个机关岗位,实行目标考核、绩效挂钩。推行“三个走遍”和驻村工作“三包干、九必到”,促使乡镇干部走出去、沉下去。出台镇干部坐班值班、去向公示、外出报批、督查问责等7项规定,杜绝干部身在乡镇心在城。建立“四个当天”制度,实行干部“日考勤、周纪实、月晒帐、季考评”,严格平时考核,全面提振了干部精气神。三是抓支部,夯实战斗堡垒。鲜明有坚强党性、有群众基础、有农村感情、有带富本领、有工作干劲的“五有”标准,全面选优配强党组织带头人队伍。推行组织晒目标、干部晒承诺、党员晒积分、面向群众晒党恩的“四晒工作法”,大力实施造血工程,探索土地流转服务、资源资产出租等多种模式,全镇8个村(社区)都有集体经济收入,5万元以上的6个,全面增强了村级党组织在广大群众中的存在感、归属感,引导群众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镇党委党建工作做法在全省农村基层党建工作会上书面交流。

科学引领发展,做强产业致富群众

镇党委始终把发展经济、壮大产业作为强镇之基、富民之本,坚持“党建引领、三产联动”,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相互促进,实现了产

业兴镇、产业富民。一是实施规划引领,协调互动布局产业。镇党委切实加强产业发展规划,着力优化产业布局,提高产业竞争力。以省道103线为一中轴,工业大道、岷江二桥引道为两辅线,划分为“承接产业转移集中区、万亩特色葡萄产业园、彭祖新城观音区域”三片区,鲜明建成现代工业强镇、特色农业名镇、活力三产新镇目标任务。二是强化项目驱动,做大工业升级园区。坚持招大引强、招强引优,大力推进工业园区建设,不断发展产业高端、高端产业。通过提升园区环境、强化企业服务,吸引80余家企业入驻观音,其中规模企业18家、亿元企业15家,2015年实现工业产值70.6亿元、固定资产投入17亿元。三是开展全程服务,做优农业致富群众。实施“红色先锋引领绿色产业”,大力发展都市近郊型农业。通过土地流转服务、金融贷款服务、市场营销服务、人才技术服务、农资统筹服务、产业保险服务“六个统一”服务,建成万亩葡萄基地,辐射周边村社实现葡萄种植15000余亩,发展567户群众成为葡萄规模种植农业业主,有3000余人进入葡萄园务工成为农业产业工人,2015年葡萄亩均产值达到2.5万元以上、总产值达3.8亿元。“观音葡萄”通过国家“地理标志”认证、农业部无公害产品认证。
          
创新乡村治理,改善民生构建和谐

镇党委始终坚持服务群众、保障民生,围绕让人民过上更好生活为目标,着力提升服务能力和治理水平、大力开展美丽乡村建设,提高了群众幸福

指数,成功创建省级“文明村镇”。一是推行“1+6”模式,畅通联系群众最后一公里。依托“互联网+”技术,创新设置1套“党群互联屋”平台,24小时为群众提供办事流程公示、事项进度查询、满意程度测评、意见建议受理等服务;依托“两办四中心”6大窗口,建立镇村服务中心和站点,开展42项全程民事代办,让网络服务与实体服务有机结合,全面畅通联系群众最后一公里,实现全天候、无缝式服务。二是组建“四支队伍”,把服务送到群众家门口。组建镇村党员先锋队、基层便民专业化服务队、社会志愿者服务队、网格员服务队等“四支队伍”36支,进村庄院落、田间地头,开展弱势群体关爱、农业技术推广、民生服务办理、矛盾纠纷化解等服务,每年解决生产生活困难问题上千个,使群众张嘴、干部跑腿成为干部新常态。三是开展依法治理,积极构建幸福和谐乡村。将全镇划分38个网格,镇村干部下沉到网格开展民生事项服务、群众诉求收集、矛盾纠纷调解等,实现“人在格中走,事在网中办”。 村村建立村务监督委员会,实现村务决策、三资管理、工程建设村级重大事项在阳光下运行。每村每月固定1天为党群集中活动日,开展村务通报、村民议事、文化娱乐等活动,推进村庄共治、村务共管。村村制定《村规民约》,建立民生、困难群众、信访稳定三本台账,开展遵纪守法好公民、敬老爱老好儿女、爱岗敬业好榜样等6类民星评选,弘扬了正能量、引领了新风尚。

编辑:黄薇
主办单位:中国共产党四川省委员会《四川党的建设》杂志社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红星路二段70号
ICP备案号:蜀ICP备14009601号-3  © 1958-2024 中国共产党四川省委员会《四川党的建设》杂志社. 版权所有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川)字第02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51120190021   川公网安备 510105020100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