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四川省委机关刊主办 / 互联网新闻信息稿源单位
四川党的建设
学习强国
首页
甘孜 诗意的远方并不遥远(总第282期)
2016-05-30 15:04来源:四川党建杂志城市版
本刊特约记者  袁飞   本刊记者  彭纳

“拎起冬的耳朵,不小心震落了睫毛上的雪,昨夜,没有约定,就这样来了,草原的发型师休假了,黑帐篷里,茶沸腾了一天一夜,阿爷像魔术师,玩弄糌粑坨坨,嘴里的诵经声,催眠着门口的藏獒,雪静静地吸附着帐篷,渗进躯体,老阿妈挤奶走回,眼角的纹路有雪花走过的痕迹,一米阳光,似乎有些吝啬的,来了去了,牧歌悠远的飘来,划过冬的鼻尖,明天将是一场冬雪的邂逅,我在帐篷里静静读着冬的生命力,一簇高原的魅力,雪化了,灵魂留在这里……”

嗅着酥油的奶香,跟着咏经的轻响,觅着雪中的那座帐房,雪域密地甘孜藏族自治州,在诗人班乾格玛的字里行间里,逐渐与我们想象中的重叠起来。

从成都出发,一路向西,再向西,天空渐渐高远,阳光逐渐带着炙热的灼烈感照向大地。收进眼中的,除了蓝天白云、草原雪山,还有佛祖洒遍山谷的六字箴言、涌动的经幡和藏经的白塔。眼前景致无一不在叫嚣着提醒欣赏它的人,这里已经远离尘嚣凡事,这里本就是诗意的远方。

4月27日,第九届康巴艺术节·第七届中国康定国际情歌节暨四川甘孜山地旅游节新闻发布会上,甘孜儿女带着这片诗意的土地,跃然眼前,把我们梦中的远方带到咫尺。发布会上,一张张标志着“圣洁甘孜”的照片在大荧幕上闪现,看着圣洁的雪山,艳羡着带有高原特有的红色脸庞,“走进去”的念想充斥每个人的心房。 

碉楼守护下的新藏家

从丹巴县城往小金川方向行7公里,在山地峡谷之中,卧着一个拥有五千多年历史的乡村,这里考古发现过新石器时代的生活遗址、战国时代的古石棺葬群等。这个地方,在藏语里代表着“向往的好地方”。相传,早年间,有一群藏民从西藏向外迁徙时,求神指点,代表神旨意的喇嘛给迁徙者一只羊,说:“你带着羊,羊死在哪里,哪里就是你最想去的好地方。”迁徙者带着羊走到此地,羊死了,于是大家在这里定居下来,繁衍子孙,开发农耕,这里故此得名“中路”。

每到春季,远远望向中路乡,威严的藏寨、藏碉被满山的梨花掩映着,庄重和浪漫在这里有着说不出的和谐。中路的“藏族古寨”吸引着来客,随着游客的日渐增多,早年,靠种田,卖雪梨、苹果、花椒等赚钱养家的藏家人,现在已经越来越少。

脑子转得快的几家藏族人家,看准了自家这块发展旅游的宝地,10多年前,就贷款把自家的房子改成了客栈。“我们这里,仰头便是蓝天白云,远望是云朵缭绕的墨尔多山。当初设计客栈的时候,我们专门保留了中路藏寨的特色。”“东坡藏家”客栈老板东坡格绒说起自家的客栈特别骄傲。走进他家客栈,藏式花纹的窗棂外悬挂着火红的辣椒、金黄的玉米;房屋一角,或红或粉的格桑花随风摇曳,特别受到游客的好评。

回想第一次年收入从三四千元上涨到六七万元时,东坡格绒笑得直搓手,“第一次数钱数到手发软。”现在,客栈每年接待游客不下数万人次,“一年随随便便挣30万”。

20世纪初一个平凡的深秋,一位金发碧眼的外国人带着他的爱犬匆匆穿梭于甘孜一处山林间,就在他抬眼之际,大渡河对岸高耸云际的碉楼,让他不禁失声惊叹,随后他将这里的藏寨、藏碉一一用照片记录下来,并在里昂举办摄影展,这一年是1916年,这也是丹巴藏寨第一次揭开它的神秘面纱,与世界见面。整整一百年过去,藏寨、藏碉依然守护着故土,然而,这里却再不像百年前那样宁静。

旅游业,目前是甘孜州发展的重点产业,2015年,1094.17万人次走进了甘孜。未来三年,甘孜将建成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到2018年,全州接待游客将达到1608万人次,旅游收入达到164亿元,旅游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45%以上,旅游税收达到地方财政税收的40%左右;旅游直接从业人员达到2.16万人。不久,甘孜将会出现更多像“中路乡”这样依靠旅游富起来的村落。
   
全域旅游 与世界相邻

“腰包鼓起来了,底气就足了,大家也都想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每年闲暇时村民们都要外出旅游,有的还会来一次举家出国游呢。”阿志玛这样告诉记者。

这一天,雅江县河口镇相格宗村亚青星阿志玛乡村酒店里,来自广西柳州的骑友梁飞和他的5名伙伴正从自己的自行车上解下沉重的装备,打算在这里住上一夜,养足精神第二天一早出发翻越剪子弯山,沿着国道318线向拉萨前行。

国道318线被称为“中国最美的景观大道”。随着甘孜州全域旅游的推进,每天上万人骑行在国道318线甘孜段,这里已成为骑行运动爱好者的天堂。

近年来,随着自驾游、背包客、徒步、骑行等游客增多,雅江县结合全域旅游发展战略,依托相格宗村独特的地理优势,全面推进以“骑友经济”为主的乡村旅游品牌,政府先后投入1000余万元,将相格宗村“骑友驿站”作为乡村旅游接待名片,对其整体风貌进行打造。目前,“骑友经济”已成为相格宗村村民增收致富的重要来源。去年全村接待游客5000人次,实现旅游接待总收入80万元,全村人均纯收入达到8211元。

阿志玛就是“骑友经济”的得益者,“以前靠挖虫草、捡松茸和外出打工,辛苦一年也挣不了几个钱。2006年在骑友和游客的建议下,我建起了一家青年旅行社。网络开通以后,我又学会用电脑联系客人了,生意比过去当‘坐商’时好多了。”

“我们就是在网上订的这家酒店,阿志玛在网上很有名。”梁飞说。

这几年,阿志玛“触网”后,对网络带来的便捷和效益颇有感触:没想到,一台电脑,轻点鼠标就能赚钱。他也充分利用网络优势,在川藏公路沿线建立了9家互联网连锁加盟店,彻底改变了过去“守株待兔”的坐商式营销方式。

轻点鼠标鼓起腰包。这一变化,不仅使农牧民开了眼界,也使他们的腰包鼓了起来。“去年酒店收入20多万元,是过去好几年的收入,今年新宾馆投入使用后,效益还要翻番。”说起这些阿志玛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
   
打开大门,艺术的魅力无限

在成都与甘孜亲密接触以后,“第九届康巴艺术节·第七届中国康定国际情歌节暨四川甘孜山地旅游节”又走出四川省,来到上海、深圳。

藏族金属手工艺品、唐卡、藏文书法、藏式药泥面具、德格印经院雕版印刷技艺、阿西土陶、牛毛绒制品、中藏医药、芒康盐井古盐制作技艺、江达波罗木刻雕版技艺、玉树手工锻造、藏纸、玛呢石刻等非遗文化产品,为水泥钢筋的现代化都市平添了一份古朴,让上海、深圳的市民们近距离感受到了甘孜的风情。

“‘康巴艺术节’对康巴文化的普及、传承、发展起了很大的作用,也涌现了一批优秀的作品、培养了一批优秀的人才。 ”甘孜州委副书记、州长益西达瓦说,“今年是第九届,又正好轮到我们甘孜办,我们就想搞一个‘1+4’的创新模式。‘1’就是我们要抱团走出去,不能我们自娱自乐。不论我们哪一个州承办,我们都一起去做推介、招商引资、旅游促销、文化宣传,达到交流、交往、交融的目的。‘4’就是我们过去跳一下唱一下就结束了,现在我们要举办四大赛事,包括康巴藏族舞蹈大赛、康巴青年歌手大赛、康巴曲艺大赛、康巴影视节目大赛。这样就把康巴艺术节在形式上进行了变化,内容上进行了充实和完善。”

展示会上,亮相舞台的只是甘孜州众多瑰宝的一角,而这“惊鸿一瞥”却给世人留下了挥之不去的记忆。曾经的藏区,在许多人心目中是远在天边的圣洁天堂,可望而不可及。但随着基础设施、旅游环境等条件的不断改善,天路变坦途,天堂降人间,让我们每一个人都有机会亲近它,感受它的美与神奇,诗意的远方离我们并不遥远。(责编:雷怡安)



编辑:黄薇
扫二维码分享到手机
主办单位:中国共产党四川省委员会《四川党的建设》杂志社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红星路二段70号
ICP备案号:蜀ICP备14009601号-3  © 1958-2024 中国共产党四川省委员会《四川党的建设》杂志社. 版权所有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川)字第02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51120190021   川公网安备 510105020100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