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四川省委机关刊主办 / 互联网新闻信息稿源单位
四川党的建设
学习强国
首页
“花果山”的致富恩人——记宣汉县庙安乡八庙村党支部书记姚文太(总第282期)
2016-05-30 14:56来源:四川党的建设农村版
他让村里的羊肠小道变成了宽阔平坦的水泥路,他带领村民种下了“摇钱树”,让贫瘠的山村变成富裕的“花果山”

张 阳   袁 春   焦 胜

在宣汉县庙安乡八庙村,有这样一个人,有人说他傻,居然摔掉“铁饭碗”甘当小“村官”,拿出存款、卖掉耕牛带头捐款。但更多人感激他,亲切地称呼他为“花果山上的致富恩人”,他就是被省委表彰为“优秀村(社区)党组织书记”的八庙村党支部书记姚文太。

舍掉“铁饭碗”当“村官”

姚文太曾是宣汉县烟草公司小有名气的技术员,拥有人人羡慕的“铁饭碗”。但家乡的贫穷深深地刺痛了他年轻的心。在经历了复杂的心理斗争后,他于1997年3月毅然辞职回家,随后被选举为村党支部书记,这一干就是19年。

19年来,姚文太觉得自己最愧对的就是家人。有一次,儿子生病危急时,因工作原因未能到场,当他拖着疲惫的身子回到家时,等待他的是妻子泼来的一盆刺骨冷水,还连续一个月不搭理他。尽管如此,他始终保持着“三年一小变、五年一大变、十年见成效,一定要改变家乡”的工作热情,也逐渐取得了家人的理解。
    
修“致富路” 种“摇钱树”

八庙村曾是全县有名的穷村,当地流传着一首老少皆知的顺口溜:骑着摩托当耕田,看到小车当过年,农副产品烂在田。姚文太深知,群众最强烈的期盼就是修一条出村的道路。通过规划急需建设的村组道路共有20余公里,仅毛路就要200多万元。没有项目资金,他卖掉耕牛带头捐款,引领干部群众集资达100余万元。他率领全村老少连续奋战20个月,建成泥结碎石路25公里,一年后又全部进行了硬化。

基础条件好了,如何让群众的腰包鼓起来?上任之初,姚文太和几名党员带头试种了秋番茄、脆甜柿、草莓、西瓜、脆红李等。在试种3年间,仅外出考察和引种,他个人投资就不下5万元,终于找到了既适宜种植又效益可观的产业之路——种植脆红李。经过10多年的引导和扶持,脆红李成为八庙村的支柱产业,成了村民的“摇钱树”。

如今,八庙村在海拔800米的高山上打造出美丽的“花果山”,家家户户种植脆红李,全村共种植脆红李3000余亩,人均年收入突破1.5万元,年收入超过10万元的大户有20多户。实现从穷村到小康村的华丽转身,当地老百姓嘴边时常挂着两句话:“一亩果园十亩田,轻轻松松挣万元”,“千元树万元田,幸福生活哪里来,跟着支书挣大钱!”

支书好 群众亲

姚文太在村里推行“干群结对认亲”,将全村580户村民与53名干部、党员配成对子,帮助群众排忧解难。同时,实行党员干部服务群众“日记制”,每天如实记录服务群众情况,每周对记录情况进行审阅。翻开姚文太的记事本,可以看到他行走在田间地头,出现在群众家里,指导果树种植,关心百姓冷暖。缺乏技术,不懂管理,就手把手地教;没有树苗、没有劳力,就帮助群众送到家门口……“支书是个大好人,我们都把他当亲人。”群众时常这样说。

如今,全村近八成群众住上了舒适的乡村别墅,还有10多户办起了农家乐。姚文太带领2200名八庙村民朝着更美好的道路前进:大力发展乡村旅游,誓把山区变景区,真正建成幸福“花果山”。

作者单位:宣汉县委组织部

责编:冯雅可
编辑:陈艾婧
扫二维码分享到手机
主办单位:中国共产党四川省委员会《四川党的建设》杂志社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红星路二段70号
ICP备案号:蜀ICP备14009601号-3  © 1958-2024 中国共产党四川省委员会《四川党的建设》杂志社. 版权所有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川)字第02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51120190021   川公网安备 510105020100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