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四川省委机关刊主办 / 互联网新闻信息稿源单位
四川党的建设
学习强国
首页
走近最美“第一书记”(总第281期)
2016-05-03 16:35来源:四川党的建设杂志城市版
走近最美“第一书记”
——四川党的建设杂志社全媒体中心推出“第一书记”主题宣传活动

本刊记者  贺贵成

2015年8月底,我省下派1.5万多名“第一书记”奔赴农村脱贫攻坚一线,带领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他们以村为家,成为带领群众脱贫致富路上的“主心骨”。

为了给广大“第一书记”一个吐露心声、交流学习的空间,也给群众一个近距离了解“第一书记”的渠道,2016年1月1日—4月30日,四川党建网推出了面向全省的“‘第一书记’的心里话”大型投票评选活动。

3月,四川党的建设杂志社全媒体中心又与全省各市(州)委组织部联合,在四川党建网、党建视点微信公众号推出“身边最美‘第一书记’主题宣传活动”,旨在激励他们在推进精准脱贫工作中创造新业绩。

“身边最美‘第一书记’主题宣传活动”首站、第二站分别在巴中市、资阳市举行,最终各评选出五名“身边最美‘第一书记’”。

马北晨:
“帮扶村就是我的家”

走起路来风风火火,说起话来干脆利落,做起事来雷厉风行……这是巴中市公安局禁毒支队副支队长马北晨的显著特点。他的另一个身份是南江县贵民乡双田村“第一书记”。

双田村,一个离南江县城68公里、巴中市中心130公里、自然条件较差、基础设施落后、群众观念滞后、产业发展空白的边远贫困村,给已是知命之年的马北晨提出了严峻挑战,“这就是我的家,我要尽其所能把她建设好!”他暗暗发誓。

“先沉下去摸清情况”成了他定发展思路的第一要务。一个月的时间,他的足迹遍布村庄的每个角落,走访了当地党员干部和全村3个村民小组100余户村民,倾听民意,调查研究,深度掌握,全面分析,找准了双田村致贫原因,分门别类制定出台了“精准扶贫基础公共设施建设规划”“精准扶贫产业发展规划”“精准扶贫户帮扶发展规划”“农户居住环境美化、亮化实施规划方案”等10余个方案,让全村党员干部群众看到了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希望。

双田村的路是“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要致富,先修路”,他知道,修路是抓产业发展的首要问题,但现实是,仅村道路7.2公里硬化造价就达400余万元,这么困难的村、这么多困难户,大家就是倾其所有自筹资金也不足20万,400余万元的天文数字只是杯水车薪,怎么办?

马北晨日思夜想,深感压力巨大,有时也想,不建了吗?就这样放弃吗?但这又不是马北晨的做事风格。他千方百计,多次找市局党委、市县交通局领导汇报,终于争取到每公里50万元的道路项目补助金,硬是凭借自己与过去工作认识的部门领导软磨硬缠,在多方支持下终于找齐了下差资金。今年,双田村的道路终于硬化了,走在“致富路”上的村民们个个喜笑颜开,“没有市公安局,没有马书记,我们恐怕是做梦都别想这道路会大变样!”

道路硬化只是产业发展的基础,村民真正脱贫致富还得靠产业项目的支撑和持续发展。马北晨多次邀请省农业厅专家到双田村考察,他深知该村适宜种植高山水果,形成种、培、育、销为一体的产品生产销售模式是村民脱贫致富的最佳选择。

资金问题——买树苗子15万余元的钱从哪里来?他向市局党委汇报,市局很快在办公经费中解决了苗木款难题。2015年10月,他再次率队到汶川购买树苗,并按户为村民一一发放,组织全局民警在专业技术人员的指导下帮助村民栽种。短短一周时间,双田村共栽植青脆李、红脆李550亩,全村人均栽植1.2亩,村庄的产业发展初具规模。

经专家估计,预计到2018年,双田村青脆李盛产时每亩预计产量达1.2万斤,预计年收益2000余万元,李子产业的发展让村民和马北晨看到了双田村更加美好的明天。

陈娟:
“从老百姓最关切的事入手”

一名机关干部到扶贫村任职,该如何迅速打开工作局面?乐至县佛星镇吴氏祠村“第一书记”陈娟首先思考到“吃透村情,从老百姓最关切的事入手”。

通过走访座谈,陈娟了解到该村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影响了发展,群众反映最强烈。于是,陈娟决定带领村社干部,既努力争取支持,又广泛发动群众,尽快破解这一难题。

陈娟积极争取选派单位和有关部门的支持,争取项目和资金。到村没几天,陈娟就争取到了县交通运输局派员到村,规划该村“断头”路的联网。不久,“断头”路就获得交通部门立项,并争取到补助资金15万元,县财政一事一议补助10万元,村民积极配合,建设资金自筹部分正在紧锣密鼓收取中。

“李书记,今天我们先走访扶贫户,把需要帮扶的贫困学生的资料收集起来。”陈娟和村党支部书记李建平开始了又一次走访。

这次走访,陈娟和李建平了解到该村共有16名家庭困难在读学生,都需要不同程度的帮助。1社贫困户尹怀琼的大女儿2015年考上了大学,但因家境困难,东拼西凑也未凑齐学费,只有放弃,开学在即,一家人焦急万分。陈娟了解情况后,一边向相关部门提交助学申请,一边争取慈善捐赠。几经努力,终于成功解决了尹怀琼大女儿第一年的学费和生活费1.7万元,尹怀琼母女感动得热泪盈眶,连说:“党的干部好呀!谢谢你们!”

32岁,正值青春年华,陈娟在拼搏与奋斗中憧憬着2016年:“要着力加强村级阵地建设和村级治理,提升村干部依法办事的能力;着力培育1—2个适合本村发展的产业项目,发展300亩规模的种植业;着力依托扶贫项目,启动‘断头’路、连社道路建设……”

刘泽训:
“不让一个贫困群众掉队”

上任当天,通江县空山综合林场派驻空山乡青龙村“第一书记”刘泽训来不及安顿食宿,就和村支书一起走家串户,了解村民困苦。

在20世纪末,村民用自己的双手在峭壁上凿通10公里村道路,但再打通8公里出境路令人望而生畏。部分村民几乎与世隔绝,甚至一辈子都没到过县城,温饱都无法保证,“小康”更是他们遥不可及的奢望,对于这个村来说,修路是摆脱贫困的第一步。

刘泽训首先盯准的是打通与陕西省福成乡、巴中光雾山诺水河风景区的两条出境路。

这之后,刘泽训带领村两委一班人坚定信心,立下誓言:“修不通出境路,回家种红薯。”全村干群迅速统一思想行动,一场“通天堑”的交通会战悄然打响。党员干部动起来了、人民群众动起来了,男女老少背着干粮铁罐、锤头铁钻,冒着六月酷暑,攀悬崖、爬绝壁、抓藤蔓,抡二锤、握钢钎、砸坚石,炮声、机械声、号子声、欢呼声连成一片,重现了当年“空山战役”的动人场面。

短短几个月,“天堑”变通途,群众千年梦想变成现实。通车那天,全村群众自发会集到公路两旁,敲锣打鼓,鸣放鞭炮,有的甚至拿出铁盆当锣敲。

“脱贫攻坚的目标是不让一个贫困群众掉队。”刘泽训反复念叨一个理:青龙村只有大发展才能富裕。他提出,把青龙经济融入空山旅游经济带,建成空山的“前沿阵地”和“桥头堡”。

一开始,很多人不理解,26户反对搬迁,58户不同意流转土地。眼看项目就要落地,火烧眉毛。刘泽训带领村社干部一趟一趟挨家挨户走、挨家挨户说,苦口婆心,耐心疏导。在诚恳与坚持中,固执的村民终于点了头。

如今的青龙村,在刘泽训的带领下,干部群众共同投入到摆脱贫困、决战贫困的攻坚队伍当中。
(责编:裴佩) 

编辑:黄薇
扫二维码分享到手机
主办单位:中国共产党四川省委员会《四川党的建设》杂志社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红星路二段70号
ICP备案号:蜀ICP备14009601号-3  © 1958-2024 中国共产党四川省委员会《四川党的建设》杂志社. 版权所有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川)字第02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51120190021   川公网安备 510105020100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