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四川省委机关刊主办 / 互联网新闻信息稿源单位
四川党的建设
学习强国
首页
党员带领群众脱贫的那些事(总第279期)
2016-03-01 16:45来源:四川党建网农村版
康勇

“昔日破房,壁穿屋漏,夜夜难眠,如进雁门关。今天新居,舒适温暖,天天开心,感谢党恩,走向幸福路。”新春前夕,旺苍县英萃镇响水村向大富、向万阶两户正门的一副对联引人瞩目。经笔者一问,群众纷纷讲起了他们村党员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故事。

向大富、向万阶两户都是贫困户,向大富身体有残疾、妻子有严重精神病,还有两个幼小的孩子,向万阶夫妇两人都已七十多岁高龄,育有一子,但已经很多年未归家。两家人以前的房屋都是土坯房,由于年久失修,四壁裂缝不蔽风雨。这些都被响水村一班子党员干部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但以前都只能采取一些临时性的救助为他们渡过一些难关。

自去年开展精准识别贫困对象,全村高票通过他们为精准扶贫对象,村“两委”迅速衔接上级财政资金,加上市县帮扶部门支持,总共积攒了七万多元。同时,党员们连日赶工,为他们新建房屋96平方米,才有了那副令人印象深刻的对联。

“有句话说得好,要想富,先修路,我要感谢我们村里的这些党员为我们修好了路哟。”家住响水村东风社的夏文香激动地说。

村上以前都是泥巴路,一下雨就弄得满身泥,去年上半年的一天,夏文香的腿摔断了,但因为路太破,车没法上来接人,就只有让村上仅有的几个壮劳力抬下去。精准扶贫来了,响水村的党员们通过召开群众座谈会,入户调查,决定扶贫先修路。如今村里已经硬化了道路,使他们出行脚不沾泥。

路修好了,发展产业致富就成了响水村群众的共同追求。

“我是一名老党员,发展产业我有义务在群众中率先垂范。”响水村54岁的老党员贺天余说。前几年,许多群众外出务工,留下的尽是老弱病残,造成大量的土地撂荒,让这些长期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老党员痛心疾首。

“我们是农民,离开了土地什么都不是。”响水村党员们决定,一定要发展产业让响水人民真正富起来。贺天余拿出儿女与自己几十年的积蓄率先种了20亩大黄,十几亩大香菇、核桃、板栗等,第一年就初见成效。有了好的收成,大家也都跟着干起来了。

响水村37名党员,其中12人成为技术能手、致富能手,3名成为村“两委”后备干部。全村上下大力发展致富产业,新栽植核桃800亩、品改核桃300亩,种植花生650亩、大黄150亩、当归100亩,促进农民平均每户增收达1000元以上。

作者单位:旺苍县新闻中心
编辑:陈艾婧
扫二维码分享到手机
主办单位:中国共产党四川省委员会《四川党的建设》杂志社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红星路二段70号
ICP备案号:蜀ICP备14009601号-3  © 1958-2024 中国共产党四川省委员会《四川党的建设》杂志社. 版权所有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川)字第02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51120190021   川公网安备 510105020100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