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四川省委机关刊主办 / 互联网新闻信息稿源单位
四川党的建设
学习强国
首页
一缕乡愁话古村(上篇)(总第279期)
2016-03-01 16:27来源:四川党建杂志城市版
本刊记者   李妍婕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曾经,古诗里描绘的清新乡村风光和惬意生活,让都市的人们充满向往。

如今,“这村里站着最后一座房子,荒凉得像世界的最后一家。这条路,这小村庄容纳不下,慢慢地没入那无尽的夜里。”现代诗人笔下那些正在消亡的村落,又让我们感到深深的忧愁。

传统村落的一砖一瓦、一椽一木,镌刻着最质朴的民风民俗;一个院落、一座庙堂、一方戏台,不仅是珍贵的文化遗产,更是人们心灵深处乡愁的寄托。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这些曾经孕育了一代代文明的传统村落犹如一位老人,孤独、沉默,静静地站在那里,等待着发展或是消亡。

据统计,过去10年间我国自然村落从363万个锐减到271万个,平均每天就有200多个村落消失。目前,我省传统村落已全面展开保护工作。那么,保护之下四川的古村落又有着怎样的面貌?他们发展如何?本刊将推出系列报道,为你解读。

老屋陈垣 忆旧日时光

提起平乐古镇,大家耳熟能详。而说到镇上的花楸村,知道的人却不多。这个距离平乐镇最远的山地村,是2012年成都市唯一入选“国家第一批传统村落”的村庄。

从成都出发经成温邛高速到平乐,下了坝场之后,路就曲折了。

花楸村在花楸山上,一条山道非常狭窄,两边是茂密的竹林,路上要小心避让迎面而来的车,而在路边伐竹的村民与横七竖八的竹子有时会阻断了道路。车缓慢行驶在山路上,让人禁不住想,那里会是一个世外桃源吗?

当花楸村真实出现在面前时,又觉得和想象不一样。

半山腰上,一座座古院落在冬日暖阳的照耀下,古朴肃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李家大院”,门口贴着大大的两个喜字,给这个老宅增添了不少的生气。依山而建的李家大院,门楼高高地挑出来,爬了10多级台阶才能看见院子里面的景象。

李氏一族原籍浙江武陵,明朝万历年间,李朝佐及长子李延邦两代为官,因官斗被诬通匪,万历下旨满门抄斩。李延邦遂令三子各携银四百两,趁夜潜逃入川避难,其中一子改名隐居平乐。到了明末清初,蜀地战乱又起,李氏一族从平乐镇躲入路远林深的花楸山,以造纸和采茶为业。

花楸山的慈竹是造纸的上好原料,再加上这里雨量充沛,就更适合造纸了。当年,小工将山上的慈竹砍下,经过扛竹、捶竹、煮竹和打竹麻等十几道繁杂工序进行造纸。为了能统一士气,大家就高喊起了《竹麻号子》:“喂,干事了!抓起刀来嘛,上山砍竹嘛,破成片来嘛,石灰浸泡嘛!嘿呀咗嚯,嘿呀咗嚯!碾生料来嘛,上锅蒸来嘛,竹麻打起嘛,造成纸啰嘛,嘿咗,嘿咗……”

山间号子声此起彼伏,到了咸丰年间,已是第十一代的李洪楷,造纸远近闻名,成为当地首富,他所产的纸甚至卖到了东南亚。而李氏一族开枝散叶不断壮大,便开始在这里修房子。

当地人说,李家大院位置是“佛爷晒肚”,风水极好。大院顺坡砌石成坪,南北1200米,历经56载而成,规模宏大,共3个院落、7个天井、149间屋室,直到今天依旧保存完好,被誉为“川西最大的古民居群”。

走进这老屋,那些雕刻着戏曲图案的精美窗格,向我们诉说着久远的历史。祠堂正中挂着的光绪皇帝赐的蓝底金字“皇恩宠锡”御匾光彩夺目,展示着这里曾经的风光。多年过去,脚底的青石板依然坚固,李家后人仍居住在这里。  

他们要么开客栈,要么以种茶为生。80岁的太婆杨怀飞在屋檐边下坐着晒太阳。杨婆婆嫁入李家后就一直住在大院里,后面山上有她家的几亩茶园,每年春季她还会去采摘茶叶,并自己手工做茶,“我这有手工的花楸茶,你要吗?”看到游客来院子参观,杨婆婆都会上前询问。

“大院现在很冷清,青壮年都出去打工,院子里只有老人妇女和孩子。”今年74岁的李显其,是李家第15代后人,他说春节或清明节时,李家后人会齐聚大院,男的穿着旧时的长袍,女的穿着红色的连襟裙,100多人跪在祠堂外面,由李氏族长主持祭祖仪式,共同缅怀先人。这是李家大院最热闹的时候,但一年或者两年才有一次。多数时候,都如现在这样冷清,那些旧事和光景也只能在心中回想。
     
文化积淀  望明日繁华

花楸村的历史,最早可追溯到唐代。唐朝佛教盛行,在花楸村到处可见摩崖造像,或见于路边,或见于桥上乃至垭口。后因康熙御批“天下第一圃”,此后花楸茶成为名扬天下的贡茶,而花楸村亦因种茶而经济繁荣,一时间成就了诸多大户富贵人家。随之而来的便是大家宅院、民俗礼仪、民间技艺等的繁荣兴盛。

一个个老院落,铭记着花楸村的过去;一片片茶园、竹海,赋予了花楸村的未来;一声声“竹麻号子”,唱出了花楸村的文化积淀……

近年来,全村一直实施“茶竹富民,旅游兴村”的发展战略,加上国家级传统村落这块牌子,边上又是著名的平乐古镇,如何打好这两张牌,将花楸村建成旅游名村,成了当地村民、村“两委”和镇政府的重要考题。

“花楸村要想发展旅游业,首先要做好内部的保护与完善。”花楸村党支部书记刘本金说,由于镇村两级基本没有收入,只能靠争取上级部门补助资金及社会有限资金来实施保护。记者从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了解到,获得中央财政支持的传统村落,每个村可获得300万元的补助资金。

因为年代太长,加之近几年的地震,村里的老院落已经出现房屋受损和地基下沉等情况。“比如李家大院的造纸作坊遗址正逐渐在风雨中破败,一些庙和碉堡正逐年风化。”平乐镇纪委副书记吴强介绍。

“为保护花楸村的历史格局和风貌,我们确定了5种保护和整治方式。”吴强说首先是修缮,采取复原维修方式,保持建筑原貌;第二是改建,对沿重要道路的个别建筑采取加层或降层的措施,但要按‘修旧如旧’的原则严格进行;第三是复建,村内有少量尚存保留价值的传统建筑,按原貌恢复;第四是改造,以范沟核心保护区为例,它的边沿有少量新建筑,为使整体风貌不受其影响和破坏,可采取外观形象改造的方式,即:加盖青瓦坡顶,墙面重新粉刷。如有条件,尽量拆除重建;最后是拆除,在重要景观点,严重破坏景观效果、名村风貌、交通安全和直接影响名木古树生长的一般建筑可拆除。

“但是光靠住建部下拨的300万元资金,用于保护都还不够。”刘本金告诉记者,多年来,无论是保护还是旅游开发都存在着资金不足的问题。乡村旅游发展,说来容易做起难。

距成都市区101公里,距邛崃市区28公里,距平乐镇14公里,但狭窄、陡峭、蜿蜒的山路成为了阻碍平乐古镇游客前往花楸村游览的一道障碍。

除了交通不便以外,村落内部还没有宽阔的旅游自驾或骑行线路,“从李家大院开车到徐家大院,有一个五倒拐的坡,很多人都开不上”,同时旅游点位标识少,景区地图少,缺乏游览线路和景点内容介绍;从配套上讲,农家乐数量少,接纳能力有限,没有专门的停车场……

但更让花楸村头疼的是如今乡村旅游同质化严重。“良好的自然环境、悠久的村落历史、浓郁味道的古院落以及各种非物质手艺……这些哪里都有,加之花楸村交通受阻,就更难以吸引游客了。”

在刘本金和吴强看来,当前急需解决的是在良好保护的前提下,将旅游产品深度化、多样化。“利用陡峭的地形打造山地蹦极、村落探险等吸引力较高的旅游项目,是我们正在思考的内容。”

记者手记
一方水土一方人

目前,四川中国传统村落总数增至84个,省级传统村落有203处。“列入传统村落保护名录的那些村庄,都是因为当地的一些文保单位亟需拯救和保护。”省文物局文物保护处相关负责人这样说。如何保护和开发这些传统村落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发展乡村旅游是一个很好的建议。但是乡村旅游发展应深入挖掘特色,无论是乡村的历史人物,还是自然特征、民风民俗、饮食习惯等。千百年的积淀总有属于自己一方水土一方人的某项特点。把这个特色挖掘、提炼出来予以放大,使之活化,就会成为乡村旅游特色、旅游卖点。花楸村的潜力还有没有被完全挖掘,那么其他被列出传统村落名录的地方呢?他们的发展有何创新?敬请期待《一缕乡愁话古村(下篇)》。(责编:张微微)

编辑:黄薇
扫二维码分享到手机
主办单位:中国共产党四川省委员会《四川党的建设》杂志社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红星路二段70号
ICP备案号:蜀ICP备14009601号-3  © 1958-2024 中国共产党四川省委员会《四川党的建设》杂志社. 版权所有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川)字第02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51120190021   川公网安备 510105020100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