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四川省委机关刊主办 / 互联网新闻信息稿源单位
四川党的建设
学习强国
首页
他把青春献给穷山村——记万源市堰塘乡虾叭口村党支部书记张永春(总第277期)
2016-01-04 17:05
21岁任“村官”,26岁当选村支书,28岁闯出发展路……张永春把人生最美好的年华留在了山村。殷实的家境没有动摇他,只因老百姓需要,他毅然留了下来

本刊记者  冯雅可

大雪刚至,海拔一千多米的虾叭口村,已比山下多了几分寒意。路边的蔬菜早已收割,零星有村民在地里翻土。

张永春裹着羽绒服走在村道上,瘦小却又挺拔。

“张书记,你眉头这是咋啦!”见到张永春,大家都停下活儿打招呼,还细心地发现他右眉贴上了创可贴。

“刚才拆标语被钉子刮了,不碍事。”

“嘿,你咋不说呢,我们来帮你拆就是了。”

别过几人,沿路又遇到些村民,大家口风一样,殷殷关切。张永春心里温暖,若不是真心相待,又怎能注意到头发掩盖下的小小刮伤。

“富二代”的选择  

张永春从没料到自己会当上“村官”。

2008年大学毕业后,父亲叫他别急着找工作,让他“出去见见世面,想去哪就去哪,累了就回家。”彼时,恰逢全省首次招聘大学生村官,他趁着空档报了名,没想到居然顺利通过考核,被聘到堰塘乡虾叭口村当村主任助理。

这个结果让张永春一家始料未及。堰塘乡是万源出名的贫困乡,虾叭口村更不说了,山高天寒缺水,穷得一塌糊涂。张永春的家在白沙镇,是万源市区之外的“第二大镇”,大大小小的加工企业带动经济发展,收入比周边乡镇高出一大截。况且,张永春的父亲就是一家大型木材加工厂的老板,用时下的话来说,张永春算得上一个“富二代”。

聘书摆在面前,张永春犯了难:是外出游历一番后回家当小老板,还是留在深山穷村当“办事员”?“走哪条路你自己选,选了就要好好干!”父亲的话好似一股力量,把张永春的勇气激了出来:越是穷的地方,越需要有人去拉一把,他愿意当这个出力者!第二天,张永春便去虾叭口村报到了。

那个时候,虾叭口村的人也没料到,命运将被这个稚气未脱的男孩改变。

高山蔬菜

七年后的虾叭口村,寒冬依然冷寂,独特的喀斯特地貌,让山岭更添料峭。如果早几个月,就能看到郁郁葱葱的蔬菜绵延于山坳间,宛若一条绿色丝带,生机灵动。

“今年蔬菜卖价不错,明年我们要把规模扩到1000亩。”看着村民徐代富4亩菜地的账本,张永春露出浅浅笑容。账本上记录着甘蓝、白菜、萝卜、四季豆、黄瓜每一种蔬菜的每一笔收成,密密麻麻汇总到最后是17792元。“加上专合社分红,他能拿到2万多元,这只是种菜一项的收入。”张永春打心眼里替村民高兴,当初最难熬的日子总算过去了。

2013年,老支书退休,张永春以80%的赞成票当选为新支书。这对一个“外乡人”来说,已是莫大的信赖。“踏实,本分,勤快,耿直。”是村民们给张永春的评价,他们需要这样的带头人。

虾叭口村属高寒山区,以前村民都是靠种玉米、谷物为生,经济收入极低。大家也尝试过种水果、核桃等高效益作物,无奈水土不服,收成更差。张永春上任后,挨家走访,四处考察,发现了一条产业之路——高山蔬菜种植。原来,虾叭口村独特的高山气候使蔬菜的成熟期要比别处晚一个月左右,加上离城区只需半个小时车程,从品质到配送一应俱全。

2014年,张永春开始着手蔬菜基地建设。起初,村民怕担风险,不愿改变种植模式,张永春精心制作出种蔬菜与种玉米的收益比较图表,苦口婆心地劝导大家,并组建村民代表队外出考察高山蔬菜种植。

“看到别人经济效益那么好,对我启发很大。”考察回来后,村民代表夏炳云立马就套种了5亩蔬菜。其他人也陆续加入了种植队伍,有的种植三四亩,有的种植六七亩,贫瘠的山间逐渐被各色菜叶覆盖,生出从未有过的绚烂。

不悔坚守

但张永春来不及欣赏美景,他要为销路奔忙。村民总能在凌晨两三点看到他跟村干部在地里收菜,收完菜后,又开1个多小时的车到蔬菜批发市场赶早市,寻找销售商,白天回到村继续忙工作。

其间,张永春还和村干部一起寻找水源,并发动群众修建微水窖,通过群众集资,国家补助的方式,共修建微水窖45口。终于,他们从3公里外的山涧引来了汩汩清泉,解决了群众吃水难题,也基本满足了蔬菜的灌溉用水。

见儿子太辛苦,张永春的父亲也心软过。“你一天忙到黑,一年顶天了4万元收入。你二弟帮我送货,我一年给他10万元。要不,你也回来给我当个帮手?”

张永春心想,是啊,当上村支书后,他没有休息过一天,周末也在忙村务,跟妻子相处时间明显少了,父亲的工厂压力也大,需要人跑销售……可是,他走了,村里的老百姓怎么办,这高山蔬菜的大计可不能半途而废。很快,张永春给父亲回了话,又一头扎进田里收菜。

来来回回,风雨无阻,就这样坚持了几个月,销路稳住了,年底一算账,全村种植户平均亩产增值4000多元。如今,因为质量好、产量高,虾叭口村的高山蔬菜已经小有名气,除销往本地的超市、学校外,也销往重庆等地。村里的蔬菜专合社还与菜农签订了购销合同,按照市场价格进行收购,市场不景气时便实行市场最低保护价收购,解决了老百姓的后顾之忧。“多亏张书记,种子、技术、销路都有人管,我们只需出力跟收钱。”蔬菜种植大户李家宽感叹道。

七年的“村官”生涯,让张永春从青涩大学生变成山村领路人,在最青春美好的岁月,他放弃繁华世界,甘于蜗居山村,外人也许想不明白,家境如此殷实,选择亦有多种,他为何偏偏“屈就”于此?

张永春的回答简单——“只是舍不得走而已。”

责任编辑:陈晖

记者手记

最美的时光
我曾浏览过一本书,大意是教导年轻人把握人生最精力旺盛的十年,雄心壮志从20岁起步,十年酝酿,造就30岁的成功。
张永春的这段时光,是在老百姓的家长里短、穷山村的摸爬滚打中度过。如果没人刻意提起家境,他就是一个再普通不过的农村娃,甚至没有出过远门,没有几身新衣裳。可就是这个非典型“富二代”,用最精华的七年时间,盘活了一个穷山村,换得了虾叭口村人的拥戴,愿意齐着心跟他往前走。
在他身上,我能感受到青春磨砺后的成熟。那不是苍老,而是一种处变不惊的淡然,知难而进的从容。张永春私下告诉我,最近几次相谈,父亲欲言又止,他都了然,那是父亲年纪大了,盼他回家撑头。但他现在不能走,虾叭口村还需要他。
人生的选择多变,不变的是每一个选择都值得认真相待。对张永春来说,无论归宿如何,这段“村官”生涯,无疑是他生命中最美的时光。
编辑:陈艾婧
扫二维码分享到手机
主办单位:中国共产党四川省委员会《四川党的建设》杂志社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红星路二段70号
ICP备案号:蜀ICP备14009601号-3  © 1958-2024 中国共产党四川省委员会《四川党的建设》杂志社. 版权所有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川)字第02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51120190021   川公网安备 510105020100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