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四川省委机关刊主办 / 互联网新闻信息稿源单位
四川党的建设
学习强国
首页
迈向绿色崛起之路 (总第276期)
2015-12-03 16:12来源:四川党的建设杂志城市版
本刊记者 张微微

蜿蜒河畔,绿树掩映,绿草茵茵;飞鸟低掠,依山傍水、四季如画;环保节能、宜居宜业。这是人类最向往的美好生态家园。

四川自然资源丰厚,文化传统悠久,“绿色”“生态”一直是这块土地最引以为傲的地域名片。

环顾全国,在经济高速发展三十多年后,资源环境的约束不断加大,在这个全面转型发展的历史关键期,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将“绿色发展”作为“五大发展理念”之一,提到一个崭新的高度。回顾我省“十二五”成就,绿色发展、生态文明建设奠定了怎样的基础?在接下来的“十三五”发展规划中,又有了哪些更为丰富的内涵?着眼现实,展望未来,结合省委十届七次全会精神,跟相关领导和专家一道,探讨四川的“绿色发展路径”。
   
理念篇——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蜂桶蜂蜜、富硒大米、富硒茶叶、旧院黑鸡蛋、富硒珍珠花菜……在11月初举行的第六届秦巴地区商品交易会上,主打绿色、生态、富硒特色的万源市展区吸引了不少市民和客商。

“我们计划投资3亿元在达川区龙会乡张家山村建设预计规模达5000亩的川东精品茶园。”前来参加展会的达州天禾茶业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李继平自信地说道。

这只是达州茶业鸿图中的一部分。借力于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优势,达州致力于成为“全球最大天然富硒茶区”,在未来几年内将打造集种植、加工、研发、物流、配套、文化旅游于一体的“富硒茶”全产业链模式。

在自然资源的保护与开发中,同样尝到甜头的还有以“世外桃源、人间仙境”著称的阿坝州。

在阿坝州精心部署的“十三五”规划中,他们继续着力旅游业的发展与提升,完成投资和消费双向驱动;同时针对健康消费等现代服务业需求与日俱增的情况,加快建设青藏高原绿色无污染农畜产品加工园区,以促进三产互动发展格局逐步形成。届时,新能源、畜牧业精深加工、有机农业、旅游业等二三产业将成为阿坝发展的增量竞争力。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省委十届七次全会指出,绿色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和人民对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体现。要坚持绿色发展理念,着力改善生态环境,加快建设生态文明新家园。那么,我们该如何理解绿色发展,怎样才能将绿水青山转变为金山银山?

“在承接产业转移过程中,一方面要坚持绿色环保的底线,如果欲引进的产业对当地生态环境有破坏、有负面影响,那么对这样的企业要坚决说不。”中国社科院西部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工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周民良这样总结。    

谈及四川如何走好“绿色大道”,周民良说:“和东部沿海发达省份相比,四川经济发展相对滞后,但后劲很足,四川的自然生态资源还没有遭到过度工业化的破坏,四川是一个资源富集的大省,水能、矿产、生物、旅游等资源十分丰富。保护好、利用好这些‘金山银山’,向全国、全世界输出绿色产品、绿色理念,是四川在‘十三五’甚至更长时期内实现‘弯道超车’的‘绿色大道’。”

行动篇——
宁可降增速,也要质量和效益

去年12月初,一场历时多年的淘汰落后产能“马拉松”赛尘埃落定,攀钢集团西昌新钢业公司全部拆除落后设备,涉及生铁产能100万吨、炼钢产能120万吨。

这欢欣鼓舞的一幕,是四川淘汰落后产能、啃下落后产能硬骨头的典型写照。“宁可主动将经济增速降下来,也要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十二五”期间,省委、省政府明确要求,以壮士断腕的决心淘汰落后产能。

2014年,四川如期淘汰505户企业的炼钢、水泥、平板玻璃等落后产能,提前一年全面完成国家和省政府确定的“十二五”淘汰落后产能目标任务。

“早淘汰、早主动、早受益”,越来越多的企业把淘汰落后的压力转化为转型升级的动力。成都丽雅纤维股份公司总经理张勇现身说法:连续两年淘汰5条落后产能生产线,建成业内领先的竹纤维生产线,产值提升67%,用工减少30%,水、电、气、标煤消耗降低近四成,废气回收率则从40%提高到98%。

“受益于工业企业转型升级、节能环保需求的扩大,我们的生产供不应求,订单已排到明年。”11月6日,成都金堂节能环保产业园建设工地,正在忙碌的成都易态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丽红说,近年来,全省经济结构、产业结构不断调整优化,增长方式不断转变,他们也分享着转方式调结构带来的红利。

发展绿色低碳循环经济,大力发展清洁能源产业和节能环保产业,加强资源节约和循环高效利用,这是“十三五”期间绿色发展理念的重要内容。省经济和信息化委主任陈新有介绍说,通过主动化解过剩产能,产业结构得到改善,为新兴产业腾出发展空间。

去年全省传统资源型产业和六大高耗能产业比重比2012年下降0.8个百分点。2015年,预计全省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将再下降9%以上。 “十三五”期间,四川环保产业还将重点建设四大环保产业园区及成都锦江现代环境服务业园区;重点发展在全国具有比较优势的环境监测仪器设备、环保催化剂等环保装备制造业。

制度篇——
实行最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

省会成都,因水而生。2011年底,成都以“六湖八湿地”为核心,启动了中心城区最大规模生态区建设,营造出一个亲水宜人、层次丰富的滨水空间,并与其他建设中的湖泊、湿地一起构成“蓉城之肾”,承载起大气和水环境改善的重要生态功能。

作为四川最具代表性的城市,成都在城市经济快速发展的步伐中,生态文明建设紧紧相伴,这无疑为省内外各大小城市构筑生态文明新家园、建设长江上游生态屏障提供了一个绿色范本。

在改善生态环境这场事关全民福祉、泽被后世的工程上,“十二五”期间,四川一直快马加鞭未下鞍。通过高压治理减少污染物排放,划定“红线”守住生态存量,以改革吸引社会力量,增加生态产品供给。去年,四川森林覆盖率达到35.76%,累计减少水土流失面积1.39万平方公里,结合退耕还林和荒山造林,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目标的36%已成定局。

然而,许多不尽如人意的隐患还未完全消除,今年国庆期间,全省7城陷“霾伏”,秸秆便是祸首。深入农村,状况更甚,省农业厅土肥资环处处长张熙说,我省常年化肥用量250余万吨,而农业化学制剂年使用量4.9万吨以上,按全国35%利用率计,每年有3万吨渗入土壤和水体。全省土壤酸化问题日益突出,土壤污染点位超标率28.7%;有农膜、重金属污染等日益加重,农业生态系统退化,生态环境承载能力越来越接近极限,亮起了“红灯”,这不仅是农业问题,更是公共和社会问题。

因此,在这个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实行最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推进多污染物综合防治和环境治理。建设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开展大规模绿化全川行动。加强地质灾害防治”,更成为“十三五”规划中的重要指标。

在构建生态文明新家园的道路上,我们已经走过极不平凡的“十二五”,如今,我们站在了承前启后的新起点,“十三五”绿色发展任重而道远。(责编:李妍婕)

编辑:黄薇
扫二维码分享到手机
主办单位:中国共产党四川省委员会《四川党的建设》杂志社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红星路二段70号
ICP备案号:蜀ICP备14009601号-3  © 1958-2024 中国共产党四川省委员会《四川党的建设》杂志社. 版权所有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川)字第02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51120190021   川公网安备 510105020100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