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四川省委机关刊主办 / 互联网新闻信息稿源单位
四川党的建设
学习强国
首页
创新 引领未来的“一号工程”(总第276期)
2015-12-03 16:08来源:四川党的建设杂志城市版
本刊记者 李妍婕

关于创新,中国有句古语:“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而西方古典经济学的创始人约翰·穆勒说:“一切美好的事物无一不是创新的结果。”由此可见,创新的重要性。

“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让创新贯穿党和国家一切工作,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这是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发展方向,通览公报全文,“创新”一词出现了27次。

11月16-17日,四川省委十届七次全会审议通过《关于全面创新改革驱动转型发展的决定》,把全面创新改革作为“十三五”发展的“一号工程”和头等大事来抓,不断推进科技创新、产业创新、管理创新、制度创新等各方面创新,努力实现全省三次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经济增长新引擎进一步形成。

创新,正引领着四川未来发展之路。

我们做了什么?
——让科技创新走在前面

11月3日上午,丁小龙带着一堆公司材料,满头大汗闯进了遂宁市科学技术与知识产权局计划成果科科长肖力的办公室,只为尽快抢到遂宁最新抛出的科技创新“红包”——创新券。

此次遂宁市面向全市中小微企业发放首期总额达60万元的创新券,用于专项支持全市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在自主科技研发、工艺验证、检验检测、专利购买等方面的活动。

这是政府鼓励科技创新的一个缩影。在经济新常态下,科技创新作为我省经济发展的核心动力,交出了一份让人满意的成绩单:

“十二五”期间,高速列车-轨道-桥梁动力相互作用安全评估关键技术的突破,为我国高铁建设作出重要贡献;大容量超临界锅炉的成功研发,推动了我国电站锅炉向大容量、高效率、低污染方向发展,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科技成果转化工程深入推进,共组织实施15个领域、1500项重大成果转化项目,累计带动实现产值1.2万亿元。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基本达到50%……

省长魏宏在5月18日举行的四川省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强调,我们要坚持以创新驱动转型升级为战略引领,大力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深化科技创新体制改革,提升创新能力,培育创新主体,强化创新协同,促进创新创业,壮大经济增长新动力,推进全省经济平稳健康持续增长。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要全面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科技创新要走在前面,四川具备这样的实力:

目前,在川科技人员34万,各类科研开发机构超过2000所,包括国家级高新区、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在内的创新基地数量居西部首位……

步入“十三五”,四川将依托科技创新方面的人才优势和资源优势,加快创新主体、创新机制、创新平台与创新发展深度融合,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和主导作用,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型领军企业,大力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健康发展,大力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形成具有强大带动力的创新型城市和区域创新中心。

拓展哪些空间?
——构建创新型现代产业体系

“十二五”期间,我省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升产业价值链和产品附加值,培育壮大七大优势产业,加快培育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培育五大高端成长型产业和新兴先导型服务业,企业研发投入不断提升。

一个个先进制造设备、高端成长型产业正在四川布局、落地、崛起——在电子信息领域,军工电子装备、软件、信息安全等产业领跑全国;在航空航天领域,航空发动机等产业形成领先优势;在重大装备领域,发电装备生产总容量世界第一,重型燃气轮机研发制造居国内领先。

拥有如此创新优势,四川产业未来还需要拓展哪些空间?

“坚持优化存量与培育增量并举、质量提升与品牌建设并重,促进二三产业融合互动发展,构建以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和新兴产业为支撑的创新型现代产业体系。”省委十届七次全会提出这样的要求。

去年3月,宏华集团在北京推出页岩气整体解决方案,该方案节省10%的钻井成本,同时每口井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226吨。此前,该公司成立宏华油服,专门开展国内外钻井工程服务。宏华集团总裁张弭认为,民营企业在页岩气装备和油气工程服务方面大有作为。

从制造业向制造服务业延伸,是我省不少企业锁定的方向。“制造业服务化的快速发展,既为企业带来新的经济增长点,也加速了现代服务业的发展。”

省统计局数据显示,“十二五”以来,全省服务业增加值有望由2010年的0.6万亿元增加至2015年的1.2万亿元,对GDP增长贡献率有望由2010年的25.4%升至2015年的39.0%。  

在“十二五”转型升级的良好态势下,四川构建创新型现代产业体系,为“十三五”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支撑。

突破口在哪里?
——推进区域协调创新

日前,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在部分区域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的总体方案》正式对外公布,作为《总体方案》确定的四个省级行政区之一,四川将依托成都、德阳、绵阳地区开展先行先试。

为什么选择这三个地方?答案显而易见。成都高新区是国家在西部布局的第一个自主创新示范区,天府新区是国家级新区,绵阳是国家唯一的科技城,德阳是国家重要的重大装备科技产业化基地。

2014年,成德绵三市GDP总量超过14153亿元,占四川省2.85万亿元GDP的近一半。

“在这之前,三地各自的优势资源无法实现互联互通。”省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说,如果能突破行政区域限制,实现共享资源、融合发展、协同创新,则能够有效防止资源错配,实现跨区域的创新要素流动和聚集,提升区域创新能力,为四川带来全新机遇。

对此省委十届七次全会提出要以成德绵创新改革试验为重点,推进区域协同创新。“发挥先行先试‘排头兵’作用,积极推动平台共建、资源共享、政策共用,在重大创新领域组建一批国家实验室,实施一批国家重大科技项目,探索建立知识产权交易平台和创意项目交易平台,着力打造协同创新共同体,形成创新型经济发展增长极。”

相关的探索已经开始:成都市主抓政产学研协同发展、军民两用技术研发制造,努力在知识产权保护、人才发展、金融支持、开放合作等方面实现突破。

德阳市重点推进经开区、高新区转型发展,努力在装备智能制造、重大装备制造领域军民融合发展、国家高等职业教育综合改革试验等方面实现突破。

绵阳市正在全国率先开展军民融合企业认定工作,接下来还将建设军民融合创新转化中心,围绕军工融合建立服务保障机制、设立军民融合银行。

绵阳市委书记彭宇行说,在军民融合上,全国几乎没有哪个城市比绵阳更有特色,在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的建设中,绵阳要通过在创新转化、产业培育、开放合作和服务保障上寻求突破。

在四川全面创新的号角已经吹响,创新热潮已蓬勃兴起,建成国家创新驱动先行省的目标,愿景可期。(责编:张微微)

编辑:黄薇
扫二维码分享到手机
主办单位:中国共产党四川省委员会《四川党的建设》杂志社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红星路二段70号
ICP备案号:蜀ICP备14009601号-3  © 1958-2024 中国共产党四川省委员会《四川党的建设》杂志社. 版权所有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川)字第02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51120190021   川公网安备 510105020100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