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四川省委机关刊主办 / 互联网新闻信息稿源单位
四川党的建设
学习强国
首页
扶贫攻坚贵在精准务实(总第276期)
2015-12-02 11:43来源: 四川党的建设农村版
文王 超

十八届五中全会针对扶贫开发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到2020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作为一名贫困村的“第一书记”,我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

“脚上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对群众的感情。”自从2014年12月担任广元市朝天区转斗乡蒿地村“第一书记”以来,我深切地感受到:只有认真倾听群众呼声,怀着真情与贫困群众交朋友,尽最大努力解决他们的困难,才能当好“第一书记”,完成扶贫攻坚的使命。

深入调查摸底,摸清村情民意

精准扶贫“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也取决于精准”。我所在的蒿地村是全乡最穷的一个村,要将精准扶贫抓实抓细,首先要做到扶贫对象精准,不能盲人摸象一知半解。于是,我和工作组成员采取多种形式调查研究,然后分别以组为单位召开村民大会,乡镇党委政府、村“两委”等相关人员参加会议,全村共确定了精准扶贫对象52户165人。评选后进行公示,由全村825名村民审核精准贫困户,真正做到了公开、公正、公平、公认。村民们高兴地说:“这52户人的确最穷,政府真该好好帮他们,大伙儿绝对服气。”

确定精准扶贫对象后,我们又走访致富带头人、种养能手、老党员、困难户等不同层次的村民代表,全面了解村情民意,彻底摸清了全村的家底。同时,结合相关扶贫政策,制定出蒿地村“2015—2017发展规划”,为全村长远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培育新型农民,发展支柱产业

让贫困群众脱贫致富是“第一书记”的首要任务,但靠什么致富?这是帮扶工作中最大的难题。蒿地村与陕西省宁强县汉源镇接壤,位置偏远,信息闭塞,是全乡经济基础最差的村。但深入调研后发现,蒿地村其实也有自己的独特优势,朝天核桃享誉省内外,蒿地村已有多年的种植历史,但老百姓只种不管,没能形成规模产业。村里青冈木资源丰盛,发展香菇产业前景看好,但由于缺乏技术指导,村民一直不敢尝试。

为此,我在原单位支持下邀请市农业局、市林业和园林局等单位技术专家组成特约专家组,随叫随到实地为农户讲解袋料香菇种植、核桃栽培以及禽畜养殖和病虫害防治等实用技术,现场解决遇到的问题,鼓起了村民发展产业的信心。

一组村民王国华本人为肢体4级残疾,妻子患有精神疾病,全靠药物维持,大儿子是智障,小儿子辍学在外务工,家境十分贫困。我们专门聘请了畜牧养殖专家为他提供土鸡养殖技术支持,并鼓励他发展椴木香菇。今年一年,王国华养殖土鸡约6000只、发展椴木香菇10700椴,年收入20余万元,彻底告别了贫困,为贫困户树立了榜样。

为降低村民种植香菇的资金压力,我们积极协调,安排资金对种植户袋料香菇每袋补助0.5元,建大棚每平方米补助20元,提高了村民发展产业的积极性。到今年底,蒿地村已培育6户菇农,共种植袋料香菇达18余万袋,纯利润达到60万元,预计明年将增加到10户。村民相平华和杨斌也开始发展生态土鸡养殖产业,计划规模养殖达到1万只。九组村民石勇开试尝试野鸡养殖,为贫困村民开拓了新的门路。

寒冬时节,落木萧萧,我的心中却充满了浓浓暖意:今年村民人均年纯收入达到4800元,又有12户人脱贫。照这个速度,至迟到2017年,蒿地村就能彻底告别贫困,自己这个“第一支书”也没虚度时光了。 

(作者单位:广元市朝天区转斗乡蒿地村)

责任编辑:周文波
编辑:陈艾婧
扫二维码分享到手机
主办单位:中国共产党四川省委员会《四川党的建设》杂志社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红星路二段70号
ICP备案号:蜀ICP备14009601号-3  © 1958-2024 中国共产党四川省委员会《四川党的建设》杂志社. 版权所有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川)字第02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51120190021   川公网安备 510105020100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