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四川省委机关刊主办 / 互联网新闻信息稿源单位
四川党的建设
学习强国
首页
党员干部“跑腿” 村民办事不出户(总第276期)
2015-12-02 11:36来源: 四川党的建设农村版
把小事做好做实,让群众享受真实惠,才是“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所在

文本刊记者  冯雅可

在农村基层治理中,基层党组织是核心,我省以创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为突破口,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积极探索村级治理新格局。

在60个乡镇全面启动并推行城乡居民办事不出村组户,把23项涉及居民切身利益的事项全部下放到村(社区)便民服务代办点,并由流动代办员上门服务,渠县的基层服务探索把“为人民服务”从口号变成了行动。

特事特办 “黑户兄妹”有了身份

11月9日上午,渠县政务服务中心主任杨琼放下繁重的工作,专程到临巴镇凉桥村走了一趟。她这一趟,改变了一对农家兄妹的命运。

事情要从今年8月底说起。凉桥村专职代办员李宜元在定期走访时了解到,村民雍国庆13岁的儿子雍林鑫该读初中了,因为没户口,面临失学。“两兄妹读小学全靠村上开证明,初中要录学籍,证明不管用了。”村支书邓一清最清楚情况,雍家兄妹相差一岁,属非婚生子,母亲多年前不堪贫穷离家出走了,雍国庆也常年在外打工,如果按程序办理户口,需要做亲子鉴定,花钱又耗时。

“不能因为一个户口就耽搁了孩子读书。”得知情况后,临巴镇副镇长谢茂林与郭子殷赶忙找到临巴中学校长李长明,为雍林鑫“开后门”,让他先入学再补办户口。同时,为了省去亲子鉴定环节,临巴镇派出所先后两次到村走访,召开坝坝会调查雍家兄妹身世,为10余名自愿作证的村民做了笔录。10月底,户口申请正式递交渠县政务服务中心。9天后,杨琼亲手将户口本送到了兄妹手中。

解民忧、暖民心,类似的故事,每天都在渠县发生着。“农村多是留守老人、儿童,代办服务把能办事、会办事的人调动起来,发挥他们的作用。”杨琼介绍,2013年,渠县在60个乡镇全面启动并推行城乡居民办事不出村(社区),把新型农村(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资料代报、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参合、新生儿上户、农机补贴等20项涉及城乡居民切身利益的代办服务事项,全部下放到村(社区)便民服务代办点。

今年3月,渠县又先后下放了代办老年证等3项服务,并通过流动代办员直接上门服务,在部分村(社区)试点办事不出户,打通了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若条件允许,我们会尽可能下放更多权限,让老百姓办事更加方便。”杨琼表示。

代买代办  村民省时又省力

午睡过后,渠县李渡乡狮牌社区66岁的谢富政把桌凳搬到门口,跟老伴悠闲地剥起了“冬绿豆”,打算熬稀饭。剥壳、筛渣、清洗,过程虽然繁琐,老两口不紧不慢。“不找点事情做,时间还不好打发了。”就在谢家对面不到100米的地方,是渠县打造的农村电子商务服务点,一个集代买百货、代卖农产品、小额提现、快递收发等服务功能于一体的小超市,这样的电商服务点在渠县已经有66个。谢富政家的柴米油盐都在这里买的,“以前买包盐都要走十多里路去镇上,还要贵1块钱。”老人算得清,如今省钱又省心。

“大事小事都有代办员帮忙,自己反倒没事做,感觉时间多了一大截出来。”71岁的杨国政甩掉脸上的汗珠笑呵呵地说。他是狮牌社区老年协会成员,每天下午都会跟社区大妈们一起跳广场舞。“我现在啥都不愁,跳舞健身心情好。”杨国政也许没想到,当年他辛劳种地挥洒出的汗水,会变成如今欢歌笑语的见证。

2013年以来,渠县依托现有村级活动阵地,投资1500万元,配套建设了566个便民服务代办点,并遴选了3000余名村(居)民小组干部担任流动代办员,实行全程免费代办服务。同时,推出“集中式窗口服务”、“保姆式上门服务”、“应急式预约服务”、“中介式信息服务”、“定期式走访服务”、“媒介式引导服务”“六式”服务办法。

如“保姆式上门服务”主要针对残疾人、老年人等特殊群体,由代办员主动上门服务;“应急式预约服务”主要针对外出务工人员、高校就读学生等,采取打电话、发短信、捎口信等方式,提供预约办理服务;“定期式走访服务”则明确要求乡镇领导、一般干部、普通党员每月驻村走访时间分别不少于15日、12日、8日。

当80多岁的郑兴绪把新农保账本和写着密码的小纸条递给狮牌社区党支部书记曾祥琼时,她利索地帮老人取出了钱,并嘱咐老人注意身体。“不止我,只要是代办员,老百姓都信任!”曾祥琼感到欣慰,干部们的真心服务得到了百姓的认可。
   
四级联动  党建助力保障服务

不仅是乡镇社区,渠县工业园区也成立了“小窗口”。每逢周三,房管局、工商局、环保局、国土局等八个部门的专职人员都会在园区“小窗口”集中办公,为园区企业办理许可资质等提供便民咨询与服务。

渠县特驱饲料有限公司自买地、建厂、投产以来,包括国土预审、施工许可、环保测评、工商营运等相关手续都是在“小窗口”代办完成。对于业务繁忙的大型企业来说,很大程度上减少了办事程序与时间消耗。

从老百姓的民生小事,到企业的发展大事,渠县如何做到“大小通办”,无一遗漏?“代办不仅是政府服务那么简单,而是纳入党建管理,多部门全领域配合执行的民生大工程。”渠县党建办副主任张定国道出关键。

据了解,为解决群众办事难问题,渠县构建起“4+N”便民服务体系,由县政务服务中心、工业园区小窗口、乡镇便民服务中心以及村(社区)便民服务代办点四级联动服务,再加N个由村(居)民小组长或村级后备干部担任的流动代办员。而这一切运作的背后,都有党组织作为靠山。

为了代办通道畅通,除了保障人力外,渠县还将办事不出村组、不出户的运行经费和代办补贴列入服务群众专项经费项目,村经费达到5万元以上,城市社区达到10万元以上。这无疑给了老百姓一粒“定心丸”——党组织在哪,服务就到哪;有人办事,也有钱办事。“有了制度与财力上的党建保障,代办服务的力度与效果才能达到最佳。”张定国说。
据渠县政务服务中心统计,截至今年10月底,全县已经完成群众代办事项138690件,老百姓无不满意称好。

责任编辑:史瑞
编辑:陈艾婧
扫二维码分享到手机
主办单位:中国共产党四川省委员会《四川党的建设》杂志社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红星路二段70号
ICP备案号:蜀ICP备14009601号-3  © 1958-2024 中国共产党四川省委员会《四川党的建设》杂志社. 版权所有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川)字第02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51120190021   川公网安备 510105020100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