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四川省委机关刊主办 / 互联网新闻信息稿源单位
四川党的建设
学习强国
首页
金融创新助力精准扶贫(总第276期)
2015-12-02 11:15来源: 四川党的建设农村版
文赵万先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因地制宜研究实施“四个一批”的扶贫攻坚行动计划,确保贫困人口到2020年如期脱贫。作为新阶段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通江县积极引导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在“扶贫小额贷”、“特色产业贷”、“扶贫搬迁贷”、“巴山新居贷”等方面进行有益探索,多渠道增加扶贫开发资金,使金融扶贫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

创新“扶贫小额贷”。为解决贫困户发展生产、增收致富的资金短缺问题,通江县统筹金融、扶贫、财政等部门创新推出“扶贫小额贷”金融服务。按照“一授、二免、三优惠、一防控”(即授信,免担保、免抵押,优惠贷款期限、贷款利率、扶贫贴息,风险防控)的办法,将全县32782户贫困户优先纳入信贷支持。科学设定评级体系,为贫困户量身定制诚信状况、劳动力占比、劳动技能、上年度人均纯收入等四项指标进行评级,在此基础上合理确定授信额度。同时,县财政安排足额专项扶贫贴息资金,按年利率5%予以贴息,切实减轻群众利息负担;设立扶贫小额贷1500万元风险补偿金,每个贫困村由帮扶部门筹集不少于10万元的担保基金,出现风险由政府、银行共同组织评估定损、共同补偿,将贷款风险降到最低程度。目前,全县建档立卡精准识别贫困户评级率、授信率分别达100%、86.5%,累计授信6.4亿元,首批为贫困户发放扶贫小额贷款2000余万元,今年底可突破6000万元。

提供“特色产业贷”。通江是国家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县,食用菌、茶叶和中药材、干果、生态养殖业等特色产业是群众增收致富的主要渠道。县委、县政府设立农业担保基金600万元、小微企业与特色产业发展基金500万元,组织县内金融机构推出“特色产业贷”,加大对专业大户、专合组织、龙头企业等经营主体的信贷支持,带动了全县近15万群众增收致富。目前,全县已累计发放特色产业贷款近两亿元,县信用联社单次为巴山牧业公司贷款4000万元,带动2000余户贫困户从事巴山土猪养殖;为巴山红猕猴桃专业合作社贷款1500万元,带动1200余户贫困户从事红心猕猴桃种植。

实施“扶贫搬迁贷”。为改善群众生存环境和生产生活条件,县委、县政府积极争取四川省农发行支持,实施“扶贫搬迁贷”,主要用于农村易地搬迁安置群众的住房搬迁和配套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建设。目前,通江县已经注入财政资本金3.1亿元,获得省农发行发放的全省首笔易地扶贫搬迁贷款8亿元,可建安置点54个,安置房23万平方米,实现1万余人搬迁安置。

推出“巴山新居贷”。为解决部分群众建房难,县委、县政府设立专项信贷风险补偿金1000万元,组织金融机构推出“巴山新居贷”产品,用于辖区内农户灾后重建、农村危旧房改造,农村重点镇、中心村和聚居点农房建设,重点工程移民搬迁和自行建设住房等。探索利用群众土地承包经营权、林权、房屋所有权等资源进行抵押贷款,采取个人申请、多户联保、周转使用、责任连带、分期还款的管理办法,按照“农户申请—村级证明—乡镇认定—银行调查—建档—评级—授信—审批—发放—管理—收回”的程序,及时为群众发放贷款。  

目前,全县已累计发放“巴山新居贷”4亿多元,预计到2020年可累计发放10亿元,支持6个中心乡镇、81个中心村和532个农村聚居点建设,支持全县5.27万农户完成农村土坯房改造。

(作者系中共通江县委书记)
编辑:陈艾婧
扫二维码分享到手机
主办单位:中国共产党四川省委员会《四川党的建设》杂志社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红星路二段70号
ICP备案号:蜀ICP备14009601号-3  © 1958-2024 中国共产党四川省委员会《四川党的建设》杂志社. 版权所有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川)字第02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51120190021   川公网安备 510105020100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