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四川省委机关刊主办 / 互联网新闻信息稿源单位
四川党的建设
学习强国
首页
专家“下地”创业 农民“合伙”(总第275期)
2015-11-02 15:00来源:四川党的建设农村版
“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用科技推动农业创业创新,帮助农民致富增收

文李成壮  本刊记者  周文波

退伍回乡的宣汉县明月乡重石村农民任利军发了,家里养的几十头蜀宣花牛成了摇钱树,一年净收入有十几万元。不显山不露水的任利军咋个一下子就“抖”起来了呢?小伙子老老实实回答:“全靠改良站站长石长庚这些技术专家指点,否则我哪有这样好的效益哦!”

2014年以来,位于秦巴山区腹心地带的宣汉县通过政府搭台,制定系列优惠政策,探索创新技术入股、成果转化、院县合作、自主创业、科技服务等新模式,鼓励农业科技人员唱响“创新创业大戏”,涌现出270多名农业科技人员创新创业,使成千上万个任利军大受益处。

创业试点:“合伙”不再偷偷摸摸

“其实,早就有农业科技人员参与创业,只不过是偷偷摸摸进行罢了,并不是这一年多陡然冒出来的。”宣汉县委农办人士直言不讳地说。

宣汉芸峰种植专业合作社副理事长李传中就是一个代表。老李曾是县城关农场副场长,按相关规定不允许创业办实体,但有劲派不上用场着实闲得慌。2011年,胡家镇成功人士杨山回乡从事辣椒加工,双方一拍即合,共同投资办起了厂子。几年之后,合作社产值达到了2000万元,销售范围也扩大到陕西、湖北、重庆等地。厂子红红火火,李传中却不轻松,“尽管单位没过问,但毕竟政策不允许国家干部经商办企业,万一将来与合作伙伴发生了争议,上哪说理去?”

记者了解到,宣汉农业科技人员在指导业主大户的过程中,有的受合作方主动邀请,出现了以技术折价入股、双方联合投资等各种形式共同创业。而县里也早就注意到了这一现象,“有农业科技人员参与创业的地方,往往科技成果转化速度快,农民增收效果好,科技人员工作也特别上心,说到底他们凭技术知识既为农民服好务又增加了自己收入,很多单位对此持默许态度。”

以芸峰种植合作社为例,成立4年来,种植基地从最初的500亩扩大到4000多亩,发展订单农户5100多家,户均纯收入在5000元以上。胡家镇干部直言,“有农技人员参股的合作社越多,农民受益越大,何必管得太死呢?逼急了人家跑到外地发展,宣汉啥也捞不着。”

2014年6月,宣汉县被省上确定为全省唯一的科技人员创新创业改革试点县,县上迅速抓住机遇,严格按照省、市要求,大胆探索,先行先试,从打破身份地域限制、强化政策资金扶持、严格监督奖惩管理三个方面激励农业科技人员创新创业。

“对于全县农业科技人员来说,这确实是个利好消息。”李传中们心中的石头落了地,“从今往后可以光明正大创业,不用提心吊胆‘潜伏’了。”

释放潜能:六种模式日益成型

技术入股联合发展、成果转化助推发展、院县合作加快发展、自主创业引领发展、科技服务支撑发展、科企联合带头发展等日益成熟的六种模式,构成了宣汉试点的主要特色。金秋10月,记者强烈感受到科技人员队伍中蕴藏的动力释放后产生的巨大能量。

在宣汉,技术入股联合发展的热潮一浪高过一浪。农业科技人员以掌握的农业技术折合成股份,入股项目或企业,并根据协议约定,实现盈利分红。县农科所硕士研究生杨斌,以实用技术作价入股,同宣汉县明月乡众城种植专合社共同申报“藕鱼丰产高效种植”科技创新创业项目,成功推出了“一种多收、藕鱼混作、农旅结合”丰产高效种植技术,带动周边200余户村民实现年增收近百万元。“真该好好奖励奖励‘杨财神’,他的技术让我们多挣了好多钱呀。”明月乡村民赞不绝口。

成果转化助推发展,成为农技人员创业的主流。县畜禽改良站站长石长庚等16名科技人员联合出资500万元创办了宣汉明月蜀宣花牛繁育场,将蜀宣花牛繁育推广技术就地转化,不仅养殖蜀宣花牛500头,年出栏能力2000头,还带动周边26家村民户均养牛10头以上,户均年增收2万多元。目前,全县从事成果转化的科技人员达到45人,实施项目11个,创办经济实体2个,组建专合社3个。

自主创业引领发展的势头方兴未艾。县林业中心苗圃职工向以伦牵头投资1200万元组建庙安乡缘生红心猕猴桃种植专合社,发展红心猕猴桃种植基地540亩,辐射带动庙安农户350余户种植猕猴桃面积达1200亩。今年秋天,首批种植的红心猕猴桃喜获丰收,销售收入上百万元。“都说秀才创业三年不成,我们就是要用实践证明,科技人员不是‘嘴把式’。”在全县林业科技人员中“第一个吃螃蟹”的向以伦信心满满。目前,该县有45名农业科技人员实施自主创业项目14个,创办经济实体27个,兴办家庭农场和专业合作社20个。
宣汉县还抓住省农科院、畜科院等6所科研院校同步开展创新创业试点这一契机,与省农科院、畜科院等科研院所合作,吸引院校22名科研人员与72名县内科技人员合作,合办研究院所2个,启动实施课题研发及创新推广项目10个,创办经济实体2个;85名科技人员进入农业园区,协助企业和业主创办家庭农场或专合社18个。

“在激励科技人员创业上,我们坚持因地制宜,因人而异,只要对调动农业科技人员积极性有利,对促进农民增收有帮助就全力支持,充分允许科技人员‘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分管农业的县委常委、总工会主席李良一语中的。

技术值钱:农民受益多多

“农科所今年主动出击,他们组建的几个技术团队发挥作用好大哟!”“畜禽改良站转化成果迅速,宣汉养牛业又上新台阶了!”“省农科院专家水平就是高,一出马就把菌种问题解决了。”在胡家、明月、双河等乡镇采访时,类似的评价不绝于耳。

“过去一年来,宣汉县成功探索技术入股、成果转化、院县合作、自主创业、科技服务等新模式,‘多条腿走路’激励农业科技人员创业,有效推动农业产业蓬勃发展,实现了科技人员、企业、农户互动‘三赢’。”县委农办主任李兴海说。

胡家镇芸峰专业合作社今年摊上大事了,连续三年向好的市场陡遇寒潮,成品辣椒每斤售价从去年的11.5元降为今年的7.5元。严峻时刻,以技术入股的高级农艺师陈玉伟、李昌东及时指导合作社改进烘焙工序,使成本大幅降低。“这项技术改革光今年就让合作社节约了70万元开支,以后成本支出也小多了!”理事长杨山仍心有余悸,“假如合作社没迈过这道坎,农民的保护价得不到兑现,本地辣椒产业往后几年都翻不了身。”

宣汉是省内养牛大县,每年出栏不下10万头,但牧草不足成了制约养殖规模发展的一大难题。“产量低了农民不愿种,价格高了业主又不接受,我们就想找出两全齐美的办法。”石长庚和农技人员在创办的养牛场里种植了7个牧草品种进行比较,最终确定向农户推荐高丹草、饲养玉米、杂交狼尾草等3个效果最好的品种。一时间,当地农民种草热情高涨,规模养牛的农户也成倍增加。“过去不敢多养就是怕草料供不上,这个难题解决了,明年我还要继续扩大规模。”连续两年发“牛财”的重石村民任利军信心十足。

宣汉是川东食用菌产业大县,但当地一直无法培育菌种,农民只能到外地购买,成本明显摊高。今年夏天,县经作站副站长陈合与省农科院土肥研究所所长甘炳成等11名科技人员联合投资600万元创建了宣汉县科创农业公司,专门从事菌种研发。短短半年时间,就生产了大球盖菇、羊肚菌等菌种30万瓶,初步破解了无法就地供应菌种的瓶颈。“我们算过账,光回收瓶子和运费两样,菌农每瓶就能省下0.4元,明年我们公司可以提供菌种600万瓶以上,全县菌农可以节省成本近200万元,这都是院县合作创造的‘真金白银’啊!”高度近视的陈合兴奋得两眼放光。

与宣汉类似,省农科院土肥研究所与金堂县进行羊肚菌人工种植推广的院县合作也喜获硕果,农民在专家指导下创造了最高亩收益6万元的奇迹,当地群众纷纷叹服:“专家就是了不起,他们的本事好值钱哟!”

四川省农业厅总农艺师潘海平对此评价:“鼓励科技人员创业创新,不仅有助于调动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和加快科技成果转化过程,同时也有利于在和农民企业家、业主大户的紧密合作中创造出新型机制,进一步促进农民增收。”

(作者单位:李成壮/宣汉县委农办)

 责任编辑:史瑞
编辑:陈艾婧
扫二维码分享到手机
主办单位:中国共产党四川省委员会《四川党的建设》杂志社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红星路二段70号
ICP备案号:蜀ICP备14009601号-3  © 1958-2024 中国共产党四川省委员会《四川党的建设》杂志社. 版权所有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川)字第02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51120190021   川公网安备 510105020100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