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四川省委机关刊主办 / 互联网新闻信息稿源单位
四川党的建设
学习强国
首页其他
尹力:坚持精准施策 推进文化惠民扶贫
2015-10-09 10:05来源:四川党建农村版

尹力在理县薛城镇查米村调研
尹 力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重点在农村、难点在贫困地区。文化贫困是经济贫困的深层根源,推进文化惠民扶贫是打赢扶贫攻坚硬仗、决战全面小康的紧迫任务。四川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开发的重要讲话精神,把文化惠民扶贫摆在突出位置,加强统筹谋划,做到精准施策,让贫困群众共享文化发展成果。

围绕奔小康,加强文化扶贫顶层设计。四川省委十届六次全会通过《关于集中力量打赢扶贫开发攻坚战,确保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把实施文化惠民扶贫行动作为重要内容进行专章部署,并出台《专项方案》明确时间表和路线图。在扶持对象上,突出秦巴山区、乌蒙山区、大小凉山彝区、高原藏区等四大连片特困地区,覆盖全省160个县的11501个贫困村、168.48万贫困户、479.65万贫困人口。在目标任务上,按照“五年集中攻坚、一年巩固提升”的要求,提出了文化惠民扶贫2017年取得关键突破、2019年全面完成、2020年巩固提升的“三步走”行动计划。在扶贫措施上,制定了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扶持文化产业发展、推进精神文明建设、建好基层人才队伍等5个方面33项具体举措。在工作推进上,注重与新型城镇化和幸福美丽新村建设相结合,与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相结合,与宣传系统“基层工作加强年”活动相结合,强化责任落实,确保文化惠民扶贫有力有效推进。

围绕保基本,切实破解文化民生难题。推进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是保障贫困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关键是要抓住薄弱环节、补齐工作短板,解决好服务贫困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着力破解瓶颈制约,推动基础设施全面覆盖。以88个贫困县为重点,整体推进贫困地区文化阵地建设,实施藏区州县广播电视覆盖工程,加快芦山、康定地震灾区文化设施重建,实现县县有图书馆、文化馆和数字电影院,乡乡有综合文化站,村村有文化室、农家书屋和阅报栏,实现电视户户通、广播村村响。着力提升服务效能,抓好文化资源综合利用。整合贫困县基层宣传文化、党员教育、应急广播、科技普及、体育健身等公共设施,做到资金和项目捆绑使用、集中投入,在县乡社区和11501个贫困村全面建成幸福美丽新村(社区)文化院坝,打造集约高效、互联互通的综合性服务平台。着力加大产品供给,丰富贫困群众文化生活。实施文化惠民演出、农村电影放映、书香天府全民阅读和全民健身等“四大工程”,面向每个贫困村每年组织不少于1场文艺演出、每月组织1场公益电影放映,每年举办1次全省性“农民读书月”活动、在藏区集中开展两次“三下乡”活动,为贫困群众提供好读书看报、收听收看广播电视、看电影看戏等服务。

围绕促增收,大力发展富民文化产业。发展文化产业既是贫困地区转方式调结构的重要抓手,也是带动贫困群众致富奔康的有效途径。立足四川实际,重点是抓好“三个一批”。实施一批重点项目。加强对文化产业项目的论证、包装、推介和开发,在基础设施建设、土地使用、税收政策、资金投入等方面给予倾斜。推动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四川区域的规划落地和金融合作试验区建设。建设一批园区基地。立足贫困地区的资源禀赋,因地制宜规划建设一批特色鲜明、优势突出、带动力强的文化产业园区基地,充分集聚各类生产要素,吸引更多文化企业入驻发展,提升规模化集约化水平。打造一批特色品牌。充分挖掘利用红色文化、历史文化、民族民俗文化等资源,注重民族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加强对农村古村落、古建筑的保护维修。实施“文化+”战略,大力发展文化旅游、演艺娱乐、工艺美术、休闲康养、观光农业等特色产业,培育建设特色文化产业乡镇和文化产业特色村,努力形成“一地一品”格局。

尹力在阿坝州理县与帮扶对象商讨致富对策

围绕树新风,持续深化精神文明创建。推进扶贫开发,不仅要让贫困群众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还要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要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结合贫困地区干部群众的思想实际和生产生活实际,着力塑造文明健康、勤俭节约、自立自强、遵纪守法的新风正气。深化主题教育,塑造昂扬向上风貌。广泛开展“爱国、感恩、奋进”主题教育,加大先进典型的培育和宣传,大力弘扬“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精神,增强贫困地区群众致富奔康信心。深化法治宣传教育,推进基层法治示范创建工作,组织开展藏汉双语联合宣讲团进寺庙宣讲,增强干部群众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意识。关爱困难群体,弘扬扶危济困美德。以留守儿童、空巢老人、农民工、残疾人等为重点对象,就近就便开展送温暖献爱心、扶老助残、就业培训等志愿服务活动。在88个贫困县全部建成“学雷锋爱心联盟”,推进乡村学校少年宫和县级未成年人心理成长指导中心建设全覆盖。推进细胞创建,倡导现代文明理念。深化文明县城、文明单位、文明村镇、文明集市创建,开展五好文明家庭和星级文明户创建,深入开展“新家园、新生活、新风尚”活动,引导贫困地区群众形成健康文明的现代生活方式。

围绕强保障,积极创新文化扶贫机制。推进文化惠民扶贫,必须把创新机制作为重要保证和有力支撑。完善资金投入机制。提高文化惠民扶贫支出占财政支出比重,充分发挥财政扶贫资金的最大效应。加大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力度,采取项目招标、政府采购、直接委托等方式,扶持各类文艺院团到贫困地区开展演出,扶持发展农民演艺团体和乌兰牧骑式演出队。完善队伍建设机制。配齐配强贫困地区县乡村宣传文化干部,切实解决基本待遇、工作条件等实际问题。分层分级开展专题培训,用3年时间将贫困地区宣传文化干部轮训一遍,帮助培养文化骨干和乡土文化人才。完善驻村帮扶机制。坚持因村派人,从省、市、县宣传文化单位抽调一批优秀干部,到贫困村挂职锻炼、蹲点扶贫,重点帮助抓好文化阵地建设、文化活动开展、文化项目实施等,每年扎扎实实办成几件实事。完善社会参与机制。搭建社会力量参与文化惠民扶贫的信息平台,鼓励和引导民营企业家、农村致富能手、返乡创业农民工和公益慈善类社会组织等自发自愿参与,推动形成文化惠民扶贫的工作合力。
编辑:赖飞
主办单位:中国共产党四川省委员会《四川党的建设》杂志社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红星路二段70号
ICP备案号:蜀ICP备14009601号-3  © 1958-2024 中国共产党四川省委员会《四川党的建设》杂志社. 版权所有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川)字第02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51120190021   川公网安备 510105020100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