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四川省委机关刊主办 / 互联网新闻信息稿源单位
四川党的建设
学习强国
首页
广袤天地显身手(总第274期)
2015-09-30 11:28来源: 四川党的建设农村版
“第一书记”牢记组织重托、群众期盼,走村入户、访贫问苦,关切民生、凝聚民心,他们与农村基层干部群众一道谱写出脱贫奔康的壮丽篇章

文/朱 涛  李仁胜 刘彦汐  赵 婧  本刊记者   陈 晖

一个个忙碌的身影、一本本厚实的“民情调研日记”,记录下“第一书记”心系发展、胸怀民生、踏实苦干的印记。许多群众不由自主地竖起大拇指:“‘第一书记’是好样的,实诚又有本事,干部的好作风又回来了!”

我们无法用笔一一勾勒出每名“第一书记”的形象,只能展现发生在他们极小部分人身上的故事片段,看看他们是如何将“第一书记”的“群画像”深深刻入群众心中的。

“下马威”前不打退堂鼓

简阳市禾丰镇上游村是地处偏远的旱山村,有贫困户76户、259人。今年8月下旬,简阳市检察院派驻上游村的“第一书记”姜涛骑着摩托来到这里“走马上任”。

“虽然已经工作了两年,和基层群众还是打过一些交道,但是要天天住在村里,与群众深入接触还是有点担心,怕自己做不好。”姜涛道出了自己刚刚上任时的顾虑。

为了掌握村里的基本情况,姜涛到任第二天就和村干部一起入户走访,与村民聊天,详细了解每户村民的家庭状况。“去了解情况的那几天,姜书记都是头顶太阳挨家挨户走,连顶帽子都没戴。”上游村党支部书记蔡显德说。

没过多久,姜涛从城里搬了一张床到村委会,并打扫出一间村委办公室作为自己的寝室。驻村走访过程中,姜涛在上游村五组被村民小组长周泽春拦住:“姜书记,我们组上的堰塘埂子都遭碾垮两三年了,到现在都还没有解决,群众都找我闹了好多回了,我硬是不想当这个小组长了。”

一旁的蔡显德赶紧向姜涛解释说:“这个组有一口蓄水堰塘,是整个村主要灌溉水源之一,但是堰塘的埂子在两年前被挖土机碾垮了,一直都没有人来重新修整,到现在都关不住水了。”

头一次遇到这样的情况,姜涛回忆说,当时真没想到基层工作这么难做,“一来就遭了个‘下马威’。”可是他没有打退堂鼓,当场表态:“这个问题我来想办法。”

为此,姜涛通过自己的“娘家”——简阳市检察院与相关部门多方协调,争取到今年的扶贫项目资金,预计在年底将会对垮塌的堰塘埂子进行重新修整。

“不怕群众反映问题,就怕找不准群众关心的问题。”驻村1个多月了,姜涛已经逐渐进入状态。 

搭车电商  乡村也“赶时髦”

考进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不到一年,王瑶就成为东兴区三烈乡对坡村“第一书记”。对于她来说,这是一项挑战。9月1日,入村的第一天,她就感到了压力。

“发展哪种产业能够致富?”“山坡上的土地为何留不住水分?”“乡间小道何时能够铺成水泥路?”……一系列平时少有接触的问题接踵而来,王瑶觉得“有点懵”,深感做好基层工作的不易。

9月2日,村支书紧急打来电话,乡上要开项目招标会,讨论修路问题,希望她也能参加。类似这样的工作,王瑶说以后还有很多。

王瑶介绍,对坡村离三烈乡政府所在地5公里,共有七个村民小组1040人,贫困户101户,对坡村以坡地为主,普遍缺水,这样一个村子如何才能换新颜,这几天,王瑶一直在思考这样的问题。

虽然“有点懵”,但她并没乱。王瑶首先想到了电子商务,在内江市开展“党建电商双促进”活动的背景下,王瑶利用自身资源为对坡村“牵线搭桥”。当前,她正积极与电商发展起步较早的乡镇和村联系,组织村组干部和村民代表前往取经。与此同时,她也通过各种渠道,积极学习关于发展电商的一些知识。“以前主要搞文字工作,现在来搞经济,不充电不行啊。”

不过,发展电商首先就要有特色农产品,当前村里尚无规模产业,村民曾发展过柑橘、高粱、蚕桑等产业,蚕桑相对成功,但仍然比较零散,两三个村民小组加起来桑树面积仅有四五十亩。“建立农民专合社,培育特色农业产业,发展适度规模经营,让农产品的生产环节先成熟起来,才能为电商提供稳定的货源。”思路明晰的她,正夜以继日地埋头苦干。
    
“为钱抠烂了脑壳”

车轮打滑,正在爬坡的汽车停了下来。“我最担心的事情还是发生了。”沐川县舟坝镇前进村“第一书记”张伟带着歉疚对记者说,“看来只能请你们步行到村委会了。”

8月6日,张伟到所驻村报道,很快他就“出名”了,原因是他把自己8岁的女儿从乐山市级小学转到了沐川利店镇小学读书。爱人长年出差,家中老人身体也不好。“孩子基本是我带大的。”张伟说。

前进村为黄丹库区移民村,也是全县的三个省定贫困村之一,全村通组公路10公里,除2014年硬化了1公里外,其余均为泥碎石路面。

“正是全村这74户、236名贫困群众让我顿时感觉到肩上的担子沉甸甸的。”虽然9月14日距离当上“第一书记”也才一个月多一点,张伟已对全村的情况了如指掌,前进村的农网改造工程和饮水工程已经基本改造完毕,但是村内的通组道路却还是个大问题。

2015年,县扶贫移民局给前进村下拨了200万元的扶贫专项资金。张伟和村支书陈曦、村主任刘顺江脑壳都抠烂了,才把最需要做的事纳入到有限的资金内:水泥路面硬化4公里,新建泥碎石路0.67公里;农房新建9户、改建9户;规划新种植茶叶270亩;建蓄水池60立方米;养殖能繁母猪57头、鸡苗1.35万只。

张伟带着记者来到68岁的特困户夏绍芬家里,夏绍芬一家三口常年患病,目前全家靠她种一亩水稻、养一头猪、几只鸡艰难度日。“200只鸡苗喂得怎么样了?”张伟问。“只死了一只。”夏绍芬回答道。“那培训效果不错嘛,鸡苗还比较适应。要随时观察,做好防疫。”张伟悄悄告诉记者,其实给夏绍芬家发放的鸡苗有500只,考虑到她家的实际情况,委托邻居帮她养了300只,收益最后还是归她所有。

“由于前进村属今年整体脱贫验收村,前期镇上大量投入之后,还余5.2公里村组道路需要硬化,因此,非常希望县上能有一定的项目资金倾斜。”张伟说,他现在就像是掉进了“钱眼眼”里,四处想办法忙着为村子发展找钱。

“信息也是生产力”

曲折蜿蜒的村道上,一辆摩托车停靠在张场镇廖店村三组的村道边上,山上一户农家中出来一个个子不高的小伙子,后面的老人露出喜悦而慈祥的神色,一边送他一边关切提醒着“小伙子,这路窄不好走,骑车要注意安全啊。”与老人告别后,他便继续随着山势加减着油门、变换着档位,去往另一户村民家。他就是廖店村的“第一书记”黄文。

张场镇廖店村距场镇11公里,是省定贫困村。8月21日,“第一书记”黄文到廖店村报到后,村里条件有限,村委会办公室的一张不到1米宽的单人床,就是他在廖店村的宿舍,妻子周末到村上探望他,只能借住在村干部家里。他把自己购买的新摩托车开到了廖店村,用了20天时间,走访了全村47户贫困户,建立了廖店村扶贫攻坚行动到户情况基础台账。1个月过去了,黄文也逐渐与村民们熟络起来,每当晚上他一个人在村委会比较孤单时,总有村民主动去陪他说话解闷。“尽管穷但他们善良淳朴。”这让黄文心中百般滋味,为真情感动,为现实而着急。

黄文是县委办公室信息股股长,从前是在电脑上传下达信息,现在却是掌握着廖店村第一手资料的“信息员”。他不仅及时给村上传达中央、省市县有关扶贫攻坚的政策,而且利用自身资源优势将全县产业发展、农产品销售、创业就业、招商引资等信息及时传递到村里,帮助村民拓宽果蔬销售渠道,增加收入,同时解决村民务工问题。

“黄书记来了之后,我们都觉得信息更灵通了。我们村的留守人口大多年龄较大,不会上互联网,消息比较闭塞,黄书记是年轻人,能够通过各种方式获得很多有用的信息,并且都及时宣传,老百姓都很欢迎。”廖店村村主任蒋光慧高兴地说,有了稳定可靠的信息,村民种的果蔬、养的家禽就能够卖上好价钱,“现在大家的思想观念都改变了,信息也是生产力。”

扶贫要走“造血模式”

产业道路修通了,电网改造完成了,“藤椒”产业做大了,院落环境更美了。一年时间,顶峰村的“四大变化”让村民们津津乐道,在驻村“第一书记”刘浩的带领下,顶峰村正悄悄迎来华丽转身。

翻开刘浩的扶贫工作日记,到村一周后,刘浩就走遍全村七个村民小组,在农户家中,村民感到惊讶的是,这名机关下来的年轻人,走得了泥泞的路,爬得了陡峭的坡,居然还能了解一亩地的耕作和收成,懂得农村的风俗民俗。刘浩笑着回答:“我本就是农民的儿子,只是再回到熟悉的农村,我有信心和大家一起努力,摘掉贫困村的帽子。”

在顶峰村工作的第一个月,他就和村“两委”一起梳理村内困境和发展短板:村里茶叶基地和雪梨基地无产业生产道路,直接影响到产量和产值;村内的道路弯多路窄,损坏严重;供电设施落后,村民晚上电饭煲的使用都保证不了。

紧接着,他争取到84万元资金开始修路。为了不耽误工期和保证质量,他要求党员干部轮流值班,并和村支部书记、村主任坚持现场监督,和施工人员同吃、同下班。清晨,茶山还是浓雾满山,他已经到了施工现场;晚上,已是万家灯火,他才最后一个下山。短短两个月,新修茶山生产道路2公里,加宽雪梨基地生产道路500米。

通过基层工作,刘浩深深感叹要真正脱贫致富,必须有可持续发展的产业为支撑,必须坚持“造血型”的扶贫模式。

他和村干部通过学习观摩,决定利用村内土地资源优势发展“藤椒”产业,到四川农业大学求助专家论证,开大会发动群众并组织群众代表学习考察。随后,“雅安山妹子藤椒产业合作社”在顶峰村正式成立。合作社的宗旨之一就是要带领群众脱贫致富,为此,刘浩要求合作社坚持两个原则,一是合作社全部由本村村民为成员,不吸收一分钱的外来资金注入,保证群众的利益;二是坚持对全村51户贫困户、136名贫困人口的全覆盖,要让产业成为“雪中送炭”而不是“锦上添花”。

当前,顶峰村已完成1160亩藤椒种植,按现行市场价算,两年后初产期每亩收益8000元以上,五年后盛产期,产量和产值保守估计增加1.5倍。

在顶峰村村民大会上,刘浩提出:顶峰不仅物质上要脱贫,群众精神上也应该“富裕”,他把当地村民从“麻将桌”吸引到文化活动中,带领党员、干部打扫道路,督促村民进行村风、村容整治,为今后农旅融合发展创造条件。

(作者单位:朱涛/资阳日报  李仁胜/内江日报  刘彦汐/丹棱县委组织部  赵婧/雨城区委组织部)

 责任编辑:史瑞
编辑:陈艾婧
扫二维码分享到手机
主办单位:中国共产党四川省委员会《四川党的建设》杂志社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红星路二段70号
ICP备案号:蜀ICP备14009601号-3  © 1958-2024 中国共产党四川省委员会《四川党的建设》杂志社. 版权所有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川)字第02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51120190021   川公网安备 510105020100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