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四川省委机关刊主办 / 互联网新闻信息稿源单位
四川党的建设
学习强国
首页
入党先过群众关(总第274期)
2015-09-30 11:17来源: 四川党的建设农村版
本期视点——
破解农村党员发展难题
“近亲繁殖”、党员队伍老化、结构不合理……近年来,各地农村发展党员过程中出现了一些普遍性的问题,如何化解并没有标准的办法。本期视点选择的开放式发展党员及发展党员预警机制,是从不同思路、不同角度破解农村党员发展难题的有效做法。

文 本刊记者  周文波

2008年以来,自贡市贡井区全面实行“村民推优、支部培养、合格发展、全程开放”做法,将优秀村民凝聚在党组织周围,成功破解了农村基层党组织发展党员难的问题

“若是按过去的标准,莫说当村支书,恐怕我连当入党积极分子的资格都没有,因为没有主动向党支部汇报谈心嘛。”8月27日,贡井区成佳镇五四村支书莫东华对记者吐露心声:“不过那阵的党组织我也没兴趣,尽是些上了年纪的老人,和他们没啥共同语言。”

曾几何时,农村党员的培养发展工作相当困难,一句“七个党员八颗牙,支委全是白头发”的顺口溜道出了许多基层党组织的真实境况。

为了做好新时期农村党员培养发展工作,把致富能力强、群众基础好的优秀分子吸收到党内来,自贡市贡井区从2008年起,在全区农村党组织中广泛推行“开放的党员培养发展模式”,在发现、培养、发展三大环节引入群众推荐评价机制,有效解决了党组织选人视野狭窄、新党员公信度不高等问题。
   
现状:组织视野狭窄  党员老化严重

长期以来,农村党员发展困难、新党员质量偏低一直是困扰贡井区各级党组织的一大难题。以2007年为例,全区仅发展农村党员51名,其中有32个村连续3年未发展1名党员。

“当时全区农村党员老化程度相当严重,有的党支部成员平均年龄超过65岁,比政治局委员岁数还大,这样的基层党组织战斗力可想而知。”贡井区委常委、组织部长黄晓燕忧心忡忡。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了基层党组织缺乏吸引力、党员严重老化呢?区委通过调查研究、深入剖析,找到了农村党员发展难的症结。

“问题很多,但最主要的有三条:发展党员机制老化,坐等群众上门;源头不足,致使‘选人无米下炊’;‘群众参与难’,有的村支部发展党员不征求群众意见,即便征求群众意见也是走走形式。”区委组织部副部长赵明玉说。
   
对策:敞开大门 让群众参与

大批农村青壮年外出务工后,农村务农的大都是“386199”人员,难道就再没有合适人选了?调查结果并非如此。

成佳镇徐家村致富能手王信宽致力发展大头菜生产加工,年营业收入200万元,带动了当地大头菜产业的发展,在当地农民中很有威望;五四村的莫东华是远近闻名的“水果大王”,热心村上的公益事业,但两人一直未被纳入党员发展视野,理由就是本人没主动申请。

“有的村党支部视野狭窄,长期习惯于在自己亲近的人、关系好的人中间寻找培养发展对象,‘近亲繁殖’现象普遍;少数村支书私心重,担心能力强的年轻人抢自己的‘饭碗’;有的党组织威望不够,对于乡村能人来说根本没有吸引力。”当了20多年村支书的长土镇新华村老支书王友良看得很准。

“由于群众对党员培养发展没有参与权和监督权,致使党组织视野变得狭窄,大批优秀人员被拒之于党的大门外,出现了后继无人的怪状。”黄晓燕一语中的。

创新机制:群众全程参与  发展环节透明

“要改善农村党员队伍结构,就必须改进党员培养发展的方式方法,全面引入群众推荐评价机制,从而把群众公认、素质较高的优秀分子吸收到党内来。” 找到病根的贡井区委形成了共识:开放的组织工作要求贴近时代、贴近基层、贴近群众,必须以让人民群众满意作为组织建设的价值取向。

从2008年开始,贡井区坚持创新工作思路,积极运用开放式培养发展农村党员新模式。

在推选优秀村民的发现环节注重源头的广泛性。在村民小组中每年按照总人口3%的比例,采取群众公开推荐、代表民主推荐的方式,公开推荐优秀村民。“海选只是第一步,接下来必须由党员、村组干部、村民代表,对推荐人选进行满意度测评。满意率高于70%的,才能作为初步人选公示上报,然后通过村党支部审查、公示后产生的预备人选,再经乡镇党委审查后确定为优秀村民并进行公开表彰。”艾叶镇檬坳村党支部书记朱勇介绍。

在甄选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环节注重先进性。对确定的优秀村民,由村党支部根据其能力素质委派相应工作,接受组织、群众的考察和挑选;将现实表现好、有入党愿望的优秀村民,列为申请入党培养人选。“成为培养对象后,村支部确定了两名党员和我定向联系、两名群众代表进行定向监督。经过一段时间考察和党性教育后,再按照相关规定,甄选出群众公认的入党积极分子。”返乡创业的龙潭镇彭家村村主任钟扬仙对自己入党过程仍记忆犹新。

在培养入党的发展环节注重群众全程监督。按照规定,党支部每季度向全体党员、群众代表通报培养对象的工作学习情况,并收集党员、群众的意见,及时反馈给本人,促使其重视并切实改正。“在对入党积极分子进行发展考察之前,必须组织群众对发展对象进行无记名信任度测评,得票过半者才按党章规定程序进入党内发展环节。”艾叶镇党委副书记、镇长母丹直言,“也就是说,即使成为发展对象,如果群众认同度偏低同样入不了党。”

效果:8年实践交出喜人答卷

8年弹指一挥间,贡井区全面推行开放式培养发展党员新模式后,全区共有792名优秀村民入党。在桥头、成佳、艾叶等乡镇采访时,记者充分体会到新模式持续发酵的魅力……

党员发展源头不断拓宽。开放式党员培养发展由“封闭”变为“开放”,让更多有知识、有能力、有品行的致富能手、经商务工人员聚集到党组织周围。以成佳镇为例,新发展的党员素质明显提升,全镇8年来通过新模式发展的225名新党员中,论年龄,35岁以下的有75名;讲文化,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的有67名;比能力,公认的农村致富带头人有125名,占总人数一半以上。

党员队伍先进性得以保持。开放式党员培养发展新模式,让优秀村民、入党积极分子及党员的言行,始终置于群众的监督、评价之下,使优秀村民的上进心、党员的荣誉感得以增强,党员带领群众致富的自觉性、主动性得以提升,党组织吸引力和凝聚力明显增强。成佳镇朱家咀村四组外出务工农民万佩生热心公益事业,被评为优秀村民后又加入了党组织,5年来用于支持修路、安闭路电视和为村里老人办寿宴的善款不下20万元。前不久被评为自贡市最美党员的万佩生实话实说:“以前做好事全凭个人良心,入党后则是履行使命了!”

为村组干部队伍输送了大量优秀人才。实行开放式党员发展模式,使一大批有知识、有能力、人品好的实用人才进入村“两委”班子,有效破解了村组干部后继乏人的难题。2013年换届后,在艾叶镇13个村(社区)中,新党员进入“两委”班子成员的达到了12个;成佳镇有62名新党员进入村“两委”班子,其中7个担任村支部书记。2009年6月入党的五四村“水果大王”莫东华当选为村支书后,成立了金子山果业专业合作社,发展水果产业带1200亩,使全村果农人均纯收入达到上万元。徐家村王信宽入党后在全镇推广大头菜种植,每年销售逾万吨,有力促进了农民增收。

“令人欣慰的是,全镇近年来进入村‘两委’的新党员无一人违规违纪,说明这种模式经得住考验。”成佳镇党委书记张林森底气十足。

责任编辑:舒小铃
编辑:陈艾婧
扫二维码分享到手机
主办单位:中国共产党四川省委员会《四川党的建设》杂志社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红星路二段70号
ICP备案号:蜀ICP备14009601号-3  © 1958-2024 中国共产党四川省委员会《四川党的建设》杂志社. 版权所有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川)字第02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51120190021   川公网安备 510105020100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