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四川省委机关刊主办 / 互联网新闻信息稿源单位
四川党的建设
学习强国
首页
扶真贫 挖“穷根”(总第274期)
2015-09-30 10:38来源: 四川党的建设农村版
本刊记者   陈 晖

核心提示:通过精准扶贫和发展产业对接,充分利用好土地资源优势发展特色产业,使贫困户尽快脱贫,这是万源市开出的药方;古蔺县则坚持改善生态环境,形成了“石漠化治理—发展特色产业—增加群众收入—促进产业发展—助推石漠化治理”的循环治理模式。

“给你家属杨大菊的低保办下来了。”8月26日下午,入户走访的万源市青花镇干部对方家梁村的宋文周说,“这样每个月有90元的固定收入了。”“太好了,我从内心感激不尽,我们这种年龄说不来夸奖的话,只能凭良心说话。”69岁的宋文周激动地说。

宋文周家属于典型的因病致贫。三年来,宋文周的老伴杨大菊因为患有青光眼,前后做了三次手术,还是双目失明了。孙女又患有癫痫,8岁了都没有去学校读书,还要长期服药。一家有两个残疾病人,宋文周家成了方家梁村出了名的特困户。

宋文周所在的万源市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市)。“省委、达州市委十分关心万源市的扶贫开发工作,特别是今年以来省委书记王东明、省委常委、组织部长范锐平先后轻车简从深入我市实地调研,要求我们努力探索出一条符合万源实际的扶贫攻坚、富民强市的新路子。”万源市委常委、组织部长李平洪说。

“种猕猴桃比种庄稼强!”

“李部长到我家来过三四回了,问寒问暖,帮我找脱贫出路。他工作那么忙,还结对帮扶我。我感觉有了依靠。说实话,当年我当村干部那阵都没有花那么多功夫在老百姓身上。”宋文周打开话匣子,“今年正月十六,我要到市政务中心办家属的一级残疾证领取手续。考虑到家里两个病人需要照顾,市委组织部下派的‘第一书记’陈启友帮我联系了车,来回接送并帮我付了车费,中午11点半领到证件还请我们吃了饭,巴适哦。他简直就是‘马向阳’下乡嘛!”一席话,让结对帮扶的组织部、扶贫移民局相关工作人员都笑起来。

“精准扶贫真的扶到了点上!”坐在宋文周身边的市委组织部副部长万小荣说,过去也实施了不少扶贫项目、花了不少扶贫资金,但这些项目和资金到底有多少真正用在了贫困户的身上,心中没有一个数。对接中央、省委、达州市关于精准扶贫指示精神,万源突出“生态、富硒、有机”优势,加快贫困村“一村一品”产业培育,大力发展贫困户有能力经营的产业项目,充分回应社会诉求和群众期盼。

“分析全市群众贫困原因,因病致贫占42.6%,因能力(技术、劳力、智障、残疾)致贫占36.8%,因外部环境(资金、基础条件、灾害)致贫占14%,因子女上学致贫占3.6%,其他占3%。”万小荣说,“只有摸准了扶贫对象的人数、分布、状况、造成贫困的根源,才能有效地提高扶贫资金的使用效率、逐村逐户地消除贫困。”

“去年,廖书记他们帮助我栽种猕猴桃,我有点犹豫,只试种了几分地,没想到收入就达3000元!我真正感受到种猕猴桃比种庄稼强得多!今年除了流转的两亩地,剩余的两亩地都种了猕猴桃,我有劳动能力,尽量多劳动,我有信心脱贫,感谢党!”宋文周说,他在外打工的子女昨晚打电话说,如果村里产业发展好了,他们就回来发展。 
          
贫困户有了自家的“摇钱树”

“青花镇是国家级、省级‘一村一品’示范镇,根据各村不同区域、不同情况,科学规划各村发展特色产业,先行打响精准扶贫这场攻坚战,才能让百姓致富。”青花镇党委书记赵呈华介绍说。

目前宋文周所在的村已经组建红阳猕猴桃专业种植合作社,方家梁村党支部书记廖厚伦带头种植猕猴桃40余亩,带动周边精准扶贫户13户种植猕猴桃60余亩,已先后投产。“种植一亩猕猴桃需要投资两万元,三年挂果,每亩产果1500公斤,每亩收入可以达到两万多元。”廖厚伦说,“2015年合作社先后与四川成都依吨公司、苍溪华朴公司建立长期种植技术、产品供销合作协议,使红阳猕猴桃产业顺利发展。今年的猕猴桃还未上市,就被公司订购一空。明年我们准备开网店,也采取订单预售。预计2017年全村将种植红阳猕猴桃1000亩。”

“我每天骑10多分钟摩托车就能到厂里,已经干了一年多。”龙须坝村五组48岁的村民庞仁其一边装卸环保砖,一边笑眯眯地说,“每月工资2000—5000元不等,我和家属两个人加起来平均也有七、八千元了,而且都是当月兑现,比在外打工强多了。”

如果不是亲眼所见,你很难相信眼前一座移动式隧道窑就建在龙须坝村的山坳里,赵呈华把环形隧道窑形象地比喻为青花镇的“鸟巢”。成立于2012年的民达建材厂是川东北地区规模较大的页岩制品企业,总投资5030万元。“我厂利用当地页岩生产的各种型号自保温节能环保墙体材料注册了专利,并得到省建设厅推广,日产20万匹砖,万源市场都供不应求。”法人代表、董事长蒲伟山介绍说,“企业的快速发展也带动了当地经济,解决了当地100余名群众就业。”
                  
“目的是让老百姓共同富裕”

“从我的电脑上就可以实时监控鸡舍内的状况,有助于防疫。下一步,建立了城市网点和网店销售之后,客户和消费者随时可以通过网络溯源查询黑鸡。”万源市八字头黑鸡养殖专业合作社法人代表刘明忠指着电脑上显示的实时监控画面说。青花镇十一村一组的刘明忠曾是远近闻名的欠债大户,因为经营小煤窑债务累累,2006年小煤窑被关闭时,他已经欠了100多万元的巨额债务。“我当时手足无措。”刘明忠记忆犹新。

走投无路的刘明忠得到了乡镇的及时帮助,于是重新振作起来养殖旧院黑鸡。被中科院命名为“世界稀有,中国独有,万源特有”的旧院黑鸡因主产于万源市旧院镇而得名,被列为全国地方优良品种并通过有机产品质量认证,获农业部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保护。

2008年6月,刘明忠东拼西凑借了70万元建起了简陋的养殖场,养殖3000只旧院黑鸡,当年赚了10万元。“我一下就有了信心。”刘明忠坦言:“正因为陷入过绝境,我就更能体会老百姓的疾苦,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应当担当起责任、义务。2011年10月8日,我牵头成立了合作社,目的就是要让老百姓共同富裕。”

“旧院黑鸡的养殖成本10元左右,母鸡收购价32元/公斤,公鸡46元/公斤。一只母鸡净赚20元、公鸡净赚30元轻轻松松。”市委组织部副部长李烽认为,旧院黑鸡的养殖产业发展在万源可谓得天独厚。“2011年底,合作社与省级龙头企业万源市巴山食品公司合作,采取公司+基地专合社+农户的运作模式,成为巴山食品公司的旧院黑鸡养殖基地。”万源市扶贫移民局机关党委书记向正伟说。

目前,合作社成员涉及青花镇的四个村,并带动了50余户农户发展旧院黑鸡产业。合作社年销售商品旧院黑鸡两万只,种蛋8万枚,商品蛋10万枚,旧院黑鸡苗5万羽。自合作社成立以来,解决了近50名返乡农民工的就业问题,带动了一大批农户走上了创业致富之路。

“我能有今天,全靠党和政府支持,今年合作社又得到了130多万元的财政补贴和50多万元的扩建费用。明年,我打算再吸收20户贫困户。”刘明忠表示。
“精准扶贫的实施,有利于万源市在思想上、举措上、政策上、行动上更加精细、更加务实、更讲效率。”李平洪认为,“切实提高扶贫开发的精准性、有效性和持续性,就能促进我们这个国定贫困地区尽快脱贫、稳定脱贫,使贫困群众早日过上好日子。”    

责任编辑:刘艳梅 
编辑:陈艾婧
扫二维码分享到手机
主办单位:中国共产党四川省委员会《四川党的建设》杂志社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红星路二段70号
ICP备案号:蜀ICP备14009601号-3  © 1958-2024 中国共产党四川省委员会《四川党的建设》杂志社. 版权所有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川)字第02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51120190021   川公网安备 510105020100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