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四川省委机关刊主办 / 互联网新闻信息稿源单位
四川党的建设
学习强国
首页
芦山县:基层党组织充当“五种角色”助推灾后重建
2015-04-20 16:40来源:四川党建网
成磊  特约通讯员  张文汉
 
芦山县各级党组织以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为抓手,坚持学理论、学政策、学技术,不断解放思想,提升综合素质,创新服务群众形式,夯实基层基础,在重建中勇当“五种角色”,服务重建和经济发展,加快推进了秀美新芦山建设进程。
 
思想解放中的“领头羊”
 
“通过这次学习对比分析芦山和邻近兄弟县经济数据,我觉得全县党员干部都应该跳出芦山看芦山,实事求是找差距,解放思想求突破,振奋精神、凝心聚力,力争用2-3年时间赶超兄弟县。”芦山县芦阳镇党委副书记、县党代表贺永在参加完以“解放思想、改革创新、真抓实干、追赶跨越”为主题的大讨论活动后表示。
 
重建以来,全县各级党组织采取个人自学、大家集中学、专家帮助学、先进地区考察学相结合的形式积极组织党员干部开展学理论、学政策、学技术、学先进、学典型等“五学”活动,开展了争当“五有”好干部、“重建为了谁、发展为了谁”、“抓落实之我见、抓落实之我干”等大讨论380余次,组织召开主题学习会120余场,邀请专家讲解23场次,不断争创学习型党组织。全县党员干部在学习中思想得到了进一步解放,干事创业综合素质得到了巩固提升,正确认识到了芦山县发展落后的实际,认清了新的发展方向,摒弃了经济发展只看纵向进步不看横向差距的陈旧思想,牢树了慢发展是失职、快发展是本职的正确发展观。
 
灾后重建中的“主心骨”
 
龙门乡古城村在重建启动后,重建进度一度缓慢,群众不支持重建工作、征地拆迁,甚至部分党员干部都是消极重建……针对这种情况,古城村支部按照县委统一安排,强化党员干部队伍激励措施,加大群众服务力度,创新群众工作载体,发挥群众重建主体作用。村上党群干群关系得到了密切,重建速度得到加快。
 
重建开始后,全县各级党组织牢牢站稳灾后重建“主心骨”的位置,组织发动各方力量推动重建。一是“党员红旗榜”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全县46个村(社区)基层党组织开展“党员红旗榜”评比活动,在党员干部中营造追学比拼的干事创业氛围,激发党员干部带头拆迁、带头重建、带头发展致富的先锋模范作用。二是“三支队伍”服务重建。各级党组织在重建中组建党员服务队、技术指导服务队、“五老”志愿服务队等三支队伍服务重建。“党员服务队”根据群众需求提供“菜单式”式服务,主要进行农房重建助力、建材购买协调、重建贷款协调等服务;“技术指导服务队”是从“千名工匠大培训”中技术过硬、热心服务人群中筛选产生,为群众住房重建提供技术指导,技术服务;“五老”志愿服务队是由老战士、老专家、老干部、老教师、老劳模组成,向群众宣传重建政策,协调土地矛盾纠纷。三是“自建委”发挥群众主体作用。引导群众按照“四必建”“六公示”“五到位”要求,在40个新村聚居点全部建立“自建委员会”,由群众自己共商共议、民主决策、全程监督解决涉及灾后重建的重大事项议定、大额资金使用以及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等方面的事项2350余件,受益群众5600余户,确保群众主体作用在整个重建过程中都始终能够得到有效的发挥。
 
产业发展中的“引路峰”
 
走进芦山县太平镇祥和村,震后经过重建,一栋栋新房拔地而起。
 
在这个小村庄里,有这样一个人,新房建起来后,他发展家庭经济——建鱼场和农家乐。他就是祥和村大水田组村民何培义。他何培义原是一名货车司机,成天忙着在外面拉货。在重建中,镇干部和网格化联系部门干部向他建议他的房屋地理位置比较好,县上正在打造大川旅游环线,一旦镇西山隧道打通,太平就有背靠成都旅游大市场的优势,过往人流一定多,加上独特的区位优势和生态环境,旅游潜力巨大,可以开一家农家乐。于是,新房建起来后,何培义开始行动。如今,他家的农家乐生意红火,每月营业收入达到三四万元。何培义还在扩大农家乐规模,增加住宿房间和休闲娱乐设施。
 
在产业发展中,各级党组织充分发挥本地资源优势,采取多种方式扶持引导群众发家致富。一是开展专业技术培训。充分利用贴心服务大篷车、远程教育站点、村(社区)农技服务站等服务平台,发挥基层党组织在产业发展中的先锋引路作用,采取举办培训班、邀请专家讲座、举办技能竞赛等方式,组织基层党员干部群众开展技能技术培训、经济作物知识讲座、技术比武练兵等,增强产业发展技能,提升产业发展动力。二是多方争取产业项目资金。紧紧围绕“既要让群众住上好房子,又要让群众过上好日子”目标,各级党组织积极行动,多方争取产业发展资金,通过与省、市、县联村帮户部门、对口援建市县、社会公益组织沟通对接,因地制宜,发展农业、工业、旅游业等产业。三是打造本地优势产业。围绕“农业富县、工业兴县、旅游强县”目标,在工业方面,按照负面清单管理原则,盘活存量、扩大增量、提升质量,重点发展壮大现代轻纺、新材料、农副产品精深加工、工艺美术产业。目前,围绕远离负面清单产业,签约落户企业12家,350名受灾群众实现“家门口”就业。在农业产业方面,围绕猕猴桃、有机茶、生态蔬菜、珍稀林木、林下养殖五大产业,大力引进产业化龙头企业,依托园区建基地,初步形成了现代生态农业示范园辐射带动区。新发展猕猴桃1.2万亩、高山生态茶1.2万亩、珍稀苗木0.6万亩。在旅游产业方面,按照“一城一园两市场”布局,加快根雕产业园建设。启动4A级景区创建。加快旅游灾后重建项目实施,完善飞仙关茶马古道、龙门洞—围塔漏斗等景区配套设施,大力发展乡村度假旅游。结合灾后恢复重建,打造青龙场村、大川镇等7个旅游示范村镇,大力发展乡村度假旅游,争创中国历史文化名县、名镇、名村,让芦山成为生态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的典范。
 
群众服务中的“主力军”
 
“房屋重建施工需要大量用水,而村里现在唯一的水源就是一条小水沟,只有酒杯大的出水口,接满一缸子水要半个小时,别说重建用水了,就是生活用水都很紧张,给正常的生产生活带来了很大的不便。”眼看帮自己倒圈梁的8个工人要来了,芦山县清仁乡芦溪村芦溪组的竹金龙非常焦急。
 
3月16日,雅安市委常委、芦山县委书记宋开慧到芦溪村走村入户查看重建进度,询问群众生产生活难题,正好来到芦溪村芦溪组竹金龙家里,竹金龙向宋开慧说“现在重建的建材和工匠都好解决,就是用水这一块是个大难题。”经过询问村组干部了解到由于地震,村里储备水源的水池受到破坏,水量流失严重,而现在又是枯水季节,部分群众生活用水很紧张。在查看完村中的几口水井后,在村民竹炳贵家里,宋开慧召开了由县政府分管副县长、县水务局长、清仁乡干部参加的现场办公会,专题研究芦溪村群众饮水难的问题。“以前只在电视里看到领导在办公室、会议室办公,现在他们就在我们老百姓边边上办公了。”竹炳贵高兴地说道。通过开会分析原因、研究制定方案和办法,征求群众建议和意见,最终确定了修补水管,加强用水管理,寻找新水源的实施方案,最后由县领导出面同川西监狱负责人协商达成了引水协议。没过多久,芦溪组的村民就解决了吃水难、用水难的问题,“我还没见到过县领导直接下来为群众办实事,但这次不止是见到了,还是受益者,用水问题也解决了,我一定要加油干,抓紧时间修好房屋。”
 
重建以来,芦山县围绕帮群众解难题、让群众得实惠设计活动载体,以开展“3+N”组团服务、“1+1”(社工+义工)服务和“帮扶一家亲”服务为抓手,通过深化“走基层”活动、农房助建送劳力、暖冬行动搬新家、春风行动送岗位、“五老”行动送政策和重心下沉送服务等五项行动,共整合党员干部、无职党员、“五老”人员和社会志愿者等工作力量4500余人,下沉到基层一线,为受灾群众提供重建政策宣传、法律援助、技能培训等各类服务2.1万余人次,帮助解决住房重建劳动力、建材物资紧缺和上学就业等实际困难5000余件,协调解决重建贷款资金难题。同时,针对震后群众诉求多、矛盾纠纷调处难的现状,开发以“六本台账”为基础的芦山县服务群众网,初步实现群众诉求反映和解决的全天候、智能化和网络化,全力推动灾后重建工作。
编辑:蒲芸茜
扫二维码分享到手机
主办单位:中国共产党四川省委员会《四川党的建设》杂志社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红星路二段70号
ICP备案号:蜀ICP备14009601号-3  © 1958-2024 中国共产党四川省委员会《四川党的建设》杂志社. 版权所有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川)字第02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51120190021   川公网安备 510105020100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