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劳动保障
去年5月,省人社厅明确提出,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省人社工作的“一号工程”就是建设群众满意的人社公共服务体系,头等大事就是开展“互联网+人社”信息化建设。一年过去,“一号工程”推进得如何?
集中大调研大学习大讨论
5月30日至31日,全省人社系统建设群众满意的人社公共服务体系现场推进会在成都、乐山、雅安分段召开。省委组织部副部长,省人社厅党组书记、厅长,省公务员局局长戴允康,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领导,厅属各单位、省公务员局主要负责同志,各市(州)人社局主要负责同志、分管“一号工程”局领导及具体牵头负责同志参加会议。
与会人员调研了成都、乐山、雅安11个人社基层平台和经办窗口,以实际行动进一步深化省委“大学习大讨论大调研”活动,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积极推动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工作重要指示精神在人社领域贯彻落实。
此次会议从不同层级、不同角度、不同业务领域展示了一年来各地推进系统“一号工程”取得的明显成效,重点推介了三地经验做法,并就下步工作明确了方向。
“四化”初见成效
据介绍,四川人社“一号工程”推行一年来,人社公共服务整体水平明显提升,群众办事更加方便快捷。
信息化支撑公共服务能力明显增强。省集中的业务系统由一年前的5个增长到现在的10个,线上服务渠道有效拓展,越来越多的人社服务事项实现线上线下同步运行,线上服务“应上尽上”,以前需要跑实体大厅才能办的参保缴费、证明打印等诸多服务,现在不少地区都实现了群众在网上、手机上、一体机上自助办理,“网上办”逐步成为常态。
服务协同能力持续改善。各类办事流程得到有效优化,办事时限得到大幅缩减,全省实现“最多跑一次”的人社服务事项普遍达90%以上,70%以上的市(州)通过新闻发布会向社会主动公布了“最多跑一次”服务事项,主动承诺“一次办”。“综合柜员制” 试点取得重大进展,13个市本级和56个县市区实施了综合柜员制,60%以上的社保经办服务实现上线运行,群众办事只需“进一扇门”“到一个窗”,就可把事办成。
基层平台服务能力明显提升。全省乡镇(街道)、村(社区)和民族地区平台标准化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一些地区服务下沉事项成倍增长,群众在家门口就能“就近办”。
服务行为专业化水平明显提升。基层一线工作人员的培训规模和人数均创历史新高,政风行风第三方测评4大指数平均同比提高3.5分。短短一年,人社公共服务的持续改善,带动了就业创业、社会保险、人才人事等业务工作的科学发展,引领推动了人社事业整体水平的提升。
“一号工程”再上征程
据介绍,四川人社接下来将围绕“群众满意”目标,沿“四化”建设路径,凝神聚力抓好几项重点工作,带动“一号工程”有全面跃升。
加快推进“一次办”。作为全国“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9个试点省市之一,四川今年将加快建设全省统一的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各地将积极推进对接平台建设,加快人社政务服务事项上线运行,如期完成“最多跑一次”改革任务。加大综合柜员制推进力度,将更多地区纳入试点,让群众办事在一个窗口一次办成。
加快推进“网上办”。按照国务院提出的“政务服务上网是原则、不上网是例外,到2019年底,使网上可办的省级、市县级政务服务事项分别不低于90%、70%”要求,坚持“应上尽上”,把能够上网的服务事项全部搬到网上、手机上,推动互联网时代政府治理模式变革。抓住机遇加快社会保障卡发卡进度,积极拓展应用领域,努力实现“一卡通办”。
加快推进“就近办”。加强标准化建设工作推进,因地制宜,科学合理布局网点,按照“应下尽下”的原则推动更多公共服务事项下沉到乡镇、村社,让群众在家门口能就近就地办事。
加快推进“马上办”。把全省系统窗口服务规范落到实处,大力加强窗口队伍能力建设,提升工作效率,减少群众现场办理等候时间,持续提升服务质效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