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四川省委机关刊主办 / 互联网新闻信息稿源单位
四川党的建设
学习强国
数字党刊
党建数字云
党建展馆
公益广告
首页其他
珙县:探索畜牧产业扶贫新招 “公司+家庭农场”=效益+养猪热情
2018-03-30 16:24来源:四川党建网
龙春 特约记者 王黎 

一个家庭农场一年可以出栏2000头生猪?

3月22日,记者在珙县巡场德窝村二社看到,存栏1000头生猪的家庭农场由能人徐永春负责,名叫许永春温氏合作家庭农场。该农场一年可出栏2栏肥生猪,每栏1000头。

这个生猪家庭农场,不是许永春单打独斗,他的背后,依托的是广东温氏食品集团股份公司在珙县成立的“珙县温氏畜牧有限公司”。  
  
“2016年,珙县招商引资的‘50万头生猪一体化建设项目’进行后,农民养猪热情高涨。”珙县畜牧局相关负责人说。

公司+订单代养  打造生猪养殖的升级版

当天,现代大型畜牧企业集团——温氏集团的管理员张杰正在养猪场打预防针,他说,这个家庭农场是2月26号进的猪苗,温氏集团负责提供猪苗和现代化管理,负责收购出栏的健康生猪供应西南市场。养猪场设有监控室,张杰身穿工作服戴口罩实行无菌化操作。

“我们实行的是代养订单养殖,回收价7.6元,在管理得好的情况下,一头猪可以赚200多块钱。”张杰说。

相隔不远的巡场镇箐林村,农民李增平独资建设了年出栏2000头的温氏合作家庭农场一个,雇请1—2个贫困户帮助养猪,每月开工资1500元以上。

珙县黄柏村又有一个家庭养猪场,由37户贫困户入股、整合扶贫资金50万元用于温氏合作家庭农场建设,年出栏2000头生猪的家庭农场1个,预计年代养费收入将达到40万元。

据珙县畜牧局相关负责人透露,“50万头生猪一体化建设项目”计划投资8.5亿元,分别建设30万吨饲料厂及总部办公楼一座;建设底洞陈泗种猪场、上罗七星种猪场、巡场塘坎种猪场和鞍子种猪场4个,达到年产仔猪50万头;发展合作家庭农场建设生产线500条(每条年出栏育肥猪1000头),达到代养育肥猪50万头的目标。

根据协议,温氏保证代养户头均代养费不低于170元/头。该项目建成预计将带动社会资金等投入达到15亿元以上,实现珙县生猪养殖由传统养殖向现代、高效畜牧养殖一次性过渡。

贫困户+家庭农场 利益联结机制发挥更大扶贫效益

珙县是乌蒙山连片扶贫开发县,贫困人口量多面广,全县建档立卡贫困户10109户36386人,其中剩余未脱贫3882户13582人。在项目实施工程中,为了确保贫困群众增收,珙县创新开拓了多种扶贫利益联结机制,发挥出更大的扶贫效益。“1+N”扶贫模式就是其中之一。

该模式由若干贫困户自发成立专业合作社,合作社成员用产业扶贫资金入股参与温氏合作家庭农场建设,由专合作社还贷,农户保底分红。合作社成员贷款不足部分,整合扶贫资金,以入股形式投入家庭农场建设,所分得的红利全部用于解决特殊贫困户和无劳动力的贫困户稳定收入问题。

此外,还有村集体模式。由村集体成立专合社来建设,该模式主要是利用贫困村的产业发展基金,加上政府补贴资金用于合作家庭农场建设,建成后村集体利用代养费收益,一是解决村集体收入问题,二是用部分资金用于特殊贫困户扶持发展。

据了解,孝儿镇通河村也建成了年出栏2000头生猪的温氏合作家庭农场,利用产业发展基金和省级部门帮扶资金,投产后,年代养费可获得30万元的纯收入,既解决了空壳村的问题,也可以拿出部分资金用于扶贫。

此外,还有记者在巡场德窝村二社看到的能人模式。由有一定经济实力和劳动力的家庭业主承担建设,建成后,业主雇用部分贫困户参与养殖,能人开固定工资给贫困户,帮助脱贫。

珙县畜牧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除了“50万头生猪一体化建设项目”,珙县还正在推出规模化能繁母牛和优质肉牛产业扶贫项目,建成预计将带动社会资金等投入达到4亿元以上。
编辑:陈艾婧
主办单位:中国共产党四川省委员会《四川党的建设》杂志社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红星路二段70号
ICP备案号:蜀ICP备14009601号-3  © 1958-2025 中国共产党四川省委员会《四川党的建设》杂志社. 版权所有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川)字第02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51120190021   川公网安备 510105020100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