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四川省委机关刊主办 / 互联网新闻信息稿源单位
四川党的建设
学习强国
首页
基层“微改革” 解决治理“大难题”
2022-08-22 09:31来源:四川党的建设杂志社
文 / 兰飞龙

“领航员”张学辉(左二)在旌东街道力创锦苑小区,与小区业委会、物业公司、党支部负责人探讨如何推动党建联建工作。供图 / 德阳市城乡基层治理促进中心

聚焦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从群众最关心、矛盾最突出、问题最集中的地方做起。去年以来,德阳市把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与全市基层治理“十大微改革工程”有机结合,推出一批切口小、见效快的“微改革”项目,用精准务实的举措提升基层治理能力,破解群众生活的“难点”“痛点”“堵点”,不断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延伸触角扩大服务范围

“房大爷,今天天气好,我推您出去看看。”声音来自什邡市方亭街道鼓楼街社区卫生专干王琴,她的另一个身份是社区公共卫生委员会委员。74岁的房大爷是一名特困供养人员,几年前因为脑梗留下了偏瘫的后遗症。“以前针对房大爷这类人群都是政府雇人照料,既增加财政开支,又由于服务人员不熟悉情况导致群众满意度不高。”王琴介绍,为破解此类难题,鼓楼街社区专门招募了一批本地志愿者充实到公共卫生委员会,有针对性地开展助残助老活动,实现志愿服务更精准、更贴心,群众更满意、更放心。

建立村(社区)公共卫生委员会,是德阳市着力补齐基层公共卫生服务体系不健全、水平不高、力量薄弱等短板,创新实施的基层治理“微改革”项目。目前,全市1187个村(社区)已全覆盖建立公共卫生委员会。

机构不仅要建得好,还要用得好。德阳市在乡镇级层面组建了由健康服务站、卫生院、派出所、联镇部门组成的“机动队”,在村级层面建成由村干部、村医生、镇卫生院医务人员、网格员、志愿者等队伍组成的“主力军”,形成包含专业医务人员、村(社区)“两委”干部等近8000人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队伍,推动基层力量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中勇于担当、主动作为。

除了社会普遍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针对群众反应强烈的老旧小区组织体系不健全、物业服务不规范、群众自治组织运行难等问题,德阳市通过建立社区“大党委”、选派“领航员”、推行党建联建等“微改革”项目,让76个老旧小区实现服务群众有组织、有队伍、有机制。

整合资源提升治理水平

“通过这块大屏幕,我们可以实时了解辖区情况,第一时间发现并解决问题。”在德阳经开区八角井街道智慧调度中心,大屏幕正实时切换着交通要道、重点场所、小区进出口等地的监控画面。

为破解群众反映事项信息流转慢、办结时间长等难题,八角井街道依托城市管理调度平台,整合12345、德阳市民通、城市大脑等数据资源,将群众问题归集到调度平台,确保反映事项“2小时接单、24小时处理、7天办结”,做到一呼即应、应则满意。目前,调度中心已组建智慧党建、智慧政务、智慧管理、智慧服务四大平台,开发智慧生活、物业监管、特殊人群服务等七大应用系统,实现调度智能化、治理精细化、服务精准化。

据悉,像八角井街道这样的智慧调度中心,德阳市已经建成16个,相应还配套建有180个智慧社区管理平台、846个智慧小区管理系统,形成一个闭环的智慧管理网络体系。

在旌阳区,穿着统一、“带证上岗”的网格员正在小区院落开展疫情防控宣传。作为德阳市主城区,旌阳区“三无”小区面临基数大、人员成分复杂、管理服务死角多的现状,已成为制约治理效能提升的关键症结。

为此,德阳市主动实施“多网合一”建设,将民生服务、执纪执法等20余个部门的各类网格整合为“综合网格”,把党建、综治、环保、卫生等10项职能纳入一网统管,主城区各类网格从786个调整为243个,整合率69%,实现组织“一网统揽”、队伍“一网整合”、服务“一网办理”,形成了网格化治理新体系,有效破解治理网格复杂、职责交叉、人员分散等问题。

同时,为激活基层治理人力资源,德阳市建立“一表三审”工作机制,对县级部门下发基层的各类表册,开展准入条件、科学合理、经费保障“三项”审核,从源头杜绝形式主义问题,为干部减负提能,让干部有精力、有时间抓治理、谋发展。

引才聚智建强骨干队伍

去年8月,罗江区首个乡村振兴实践工作站在金山镇二龙村“专家大院”挂牌成立,标志着罗江区在乡村振兴人才引育上迈出重要一步。自此,二龙村不仅有了村民休闲学习、返乡人员创业服务阵地,还有了孵化产业、培育优秀农村实用人才基地。

“现在不管我遇到什么技术难题,都可以请驻站的专家帮助解决。”四川田和柑橘种植有限公司负责人叶贤飞坦言,2018年,他带领技术团队从江浙地区来到罗江区种植柑橘,虽然规模逐年扩大,但因标准化种植水平不够、市场品牌竞争力弱,一直制约着柑橘产业发展。

自从二龙村乡村振兴实践工作站建成后,罗江区聘请了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柑橘协会等机构组织的8名专业技术人员为客座教授,专门为柑橘种植提供技术指导、品牌建设等服务,有效破解了柑橘产业发展的瓶颈。

乡村要振兴,人才是关键。为储备充足的乡村振兴专业人才,德阳在市域内优选了20余处乡镇行政区划调整和村级建制调整改革后闲置的镇村办公场所,建设了一批枢纽型社会实践工作站,并对接引入国内知名院校和科研机构派驻工作队到基层一线,指导参与乡村振兴产业发展、规划设计、人才培育、政策宣讲等内容。目前,全市已有18个乡村振兴实践工作站挂牌运行。

同时,针对社区建设生硬、缺乏美感等城市治理难题,德阳市实施“社区规划师”培育行动,面向社会广纳贤士,聘请了330余名建筑规划、建设运维、景观园林等方面人才组建四级社区规划师队伍,公开发布实施40余个城市微改造、微更新项目,努力满足人民群众对高颜值、高品质生活空间需求。

近年来,为确保引进的治理人才安心扎根、干事创业,德阳市大力推进人才安居工程,精心打造400余套专家人才公寓,创新推出“政府+银行+企业”购房模式,给予人才公积金贷款上浮至75万元的优惠,兑现高层次人才最高100万元安家补助等,出台一揽子政策措施,打出一系列“组合拳”,增强了政策“虹吸力”,强化了人才“聚集力”。(作者单位/德阳市城乡基层治理促进中心)(责编/冯雅可)
编辑:郑照耀
扫二维码分享到手机
主办单位:中国共产党四川省委员会《四川党的建设》杂志社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红星路二段70号
ICP备案号:蜀ICP备14009601号-3  © 1958-2024 中国共产党四川省委员会《四川党的建设》杂志社. 版权所有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川)字第02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51120190021   川公网安备 510105020100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