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四川省委机关刊主办 / 互联网新闻信息稿源单位
四川党的建设
学习强国
首页
用科技为应急事业插上远航的翅膀
2022-08-05 15:46来源:四川党的建设杂志社
文 / 本刊记者 刘艳梅

人物名片
王立娟,女,39岁,现任四川省安全科学技术研究院党委委员,3D技术研究所党支部书记、所长。2022年7月荣获“四川省直机关青年五四奖章”。

她是一名普通的科技工作者,潜心研究,攻坚克难,将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她也是一名平凡的应急战士,闻令而动,勇于逆行,甘做“人民的守夜人”。

12年来,无论在艰险万分的前线,还是在默默坚守的后方,四川省安全科学技术研究院(以下简称“省安科院”)党委委员,3D技术研究所党支部书记、所长王立娟都用实际行动诠释对党和人民的忠诚,演绎着一位科技工作者对应急事业的热爱。

将“创新”融入应急管理事业

2010年,从成都理工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的王立娟来到省安科院工作。亲身经历过2008年汶川特大地震的她,对自己所学的应用地球物理专业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对如何将科学技术更好运用到矿山安全生产、防灾减灾工作,从而提升安全监管和应急处置水平有了更深入的思考。

四川是金属和非金属资源大省,矿山和尾矿库的生产安全也一直是个“老大难”问题。为了啃下这块“硬骨头”,2012年,王立娟组建团队进行关键技术攻关,他们钻过涵洞、爬过险坡,不断研究、反复试验,探索的足迹遍布全省多座尾矿库、排土场。

经过不懈努力,王立娟带领团队运用高分卫星遥感、无人机航测、三维激光扫描及北斗位移监测技术, 创新研究出矿山“空天地”一体化风险感知预警体系, 实现对尾矿库的智能化监管。

“还好发现得早,不然后果不堪设想。”提起“空天地”一体化技术的应用,王立娟对7年前的一次尾矿库隐患排查记忆犹新,“当时,我们运用这个技术对攀钢集团矿业公司万年沟尾矿库开展‘体检式’隐患排查。通过现场数据采集、三维点云处理、关键参数提取,以及堆排模拟等环节,分析发现万年沟尾矿库在后期堆积至1550米标高时,将会产生局部与排洪系统隔离的封闭区域。若遇特大暴雨,上游来水不能及时排走,蓄积在封闭区内,就会影响整个尾矿库的安全,存在发生溃坝的风险。”为了提前消除隐患,王立娟团队及时提出开挖沟渠,使封闭区域排水系统相连的建议,实现了多快好省的安全管控效果。

得益于“空天地”一体化技术的转化应用,王立娟带领团队先后为全省300多座矿山进行了安全体检,建立起立体化、可视化和数字化的“安全三维健康档案”。应急管理机构改革以来,此技术还被推广应用到地质灾害应急救援、洪涝灾害应急救援和全省的综合应急演练中,有效完善了应急保障技术体系。

为在新领域有更深入的研究,王立娟于2013年考入成都理工大学地质工程专业攻读博士研究生。近年来,她将“创新”融入应急管理事业,用实际行动将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发表专著1部,获得国家发明专利6项,参与的“矿山立体可视化及数字化安全防控技术研究及应用”项目获四川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科技是提升应急管理能力的坚实基础,它为应急事业插上远航的翅膀。”谈及科技对应急管理事业的意义,王立娟如是说。

2022年6月,王立娟在芦山县太平镇震中附近指导技术人员开展工作。

用“担当”诠释应急人本色

2019年8月,省应急厅在省安科院加挂四川省地震与地质灾害应急技术保障中心牌子,为全省地震、地质灾害、洪涝灾害、森林草原火灾等自然灾害提供全面技术支撑保障。

作为保障中心主持工作的负责人,王立娟常常奋战在应急技术支撑保障的第一线,是同事眼中的“拼命三娘”;作为两个孩子的母亲,王立娟是一位经常因紧急任务缺席学校活动的“大忙人”。

今年6月1日,王立娟与孩子们约定好一起庆祝儿童节,但这一次她又失约了。当天下午5点, 办公室天花板和桌子突然猛烈晃动。“地震了!”王立娟下意识地冲大家喊道,“马上进入应急状态! 今日值班员即刻到位!”“值班员李力生就位,值班员唐尧就位,值班员郑琅就位……”大家一边迅速行动,一边大声报告着。

“雅安芦山发生 6.1级地震”的消息随即传来。灾情就是命令,按照应急预案,王立娟团队负责重大灾害应急救援研判分析,为救援指挥提供辅助决策。

大家闻令而动、各司其职。外业出动人员迅速清点设备,无人机、三维激光扫描仪、雷达检测仪、大型绘图仪,一件件装备快速有序装车;内业人员飞速敲击键盘,10分钟后,涵盖震区基本情况,矿山、危化、水库等重大危险源信息,队伍、装备和物资等救援信息的“地震灾害快速评估简报”出炉,并经审核后快速送往抗震救灾指挥部。

15分钟后,随着设备装车完毕,王立娟带领外业人员奔赴芦山震中。“别看现在如此井然有序,这都靠我们多年的实战摸索而来呢!”王立娟介绍,为了克服灾害发生初期的慢、断、乱等情况,她和团队成员制定出流程化和模块化响应方案,建立了应急资源基础数据库,有效提高了灾害救援“黑窗期”响应效率。

路上,孩子们打来电话,“妈妈,刚才地震了,你是不是又要去救灾了 ?”“是的宝贝,很抱歉今天不能陪你们了。”“没关系的妈妈,我会照顾好妹妹的,你把我准备给妹妹买玩具的52元捐给灾区的小朋友吧!”孩子的话语让王立娟倍感欣慰,来不及过多叮嘱,她匆匆挂断电话,投入到进入灾区的作业路线和各项准备工作中。

经过两天两夜几乎没合眼的奋战,抗震救灾工作逐渐平稳有序。王立娟和灾区群众一起过了一个特殊的端午节,并用孩子的52元零花钱,买了玩具送给灾区小朋友。

长宁“6·17”地震灾害应急救援、甘洛“8·14”成昆铁路高位山体崩塌、汶川“8·20”特大暴雨泥石流灾害……这些年,王立娟参与了20余次抢险救援及事故调查等技术支撑保障工作,每一次救援都竭尽所能。

“用科技手段保障灾区群众和救援人员的安全是我的使命。”王立娟说,“我将苦练内功和本领,急群众之所急,解人民之所难,为应急管理事业贡献最大力量!”(图片由受访者提供)(责编 / 冯雅可)
编辑:郑照耀
扫二维码分享到手机
主办单位:中国共产党四川省委员会《四川党的建设》杂志社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红星路二段70号
ICP备案号:蜀ICP备14009601号-3  © 1958-2024 中国共产党四川省委员会《四川党的建设》杂志社. 版权所有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川)字第02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51120190021   川公网安备 510105020100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