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四川省委机关刊主办 / 互联网新闻信息稿源单位
四川党的建设
学习强国
首页农村
什邡:匠心打造美丽乡村“新名片”
2022-07-28 17:45来源:四川党建网
什邡市以“党建领航 优治新村”为主线,以“四抓一发动”为依托,根据各地各村的地域优势、文化特色、基础条件、产业发展等情况,在10个镇(街道)分别明确1个村作为示范创建点位,安排资金1300万元支持打造一批特色鲜明的幸福美丽乡村,形成“建好一点、带动一片”的示范效应,推动全市农村人居环境水平全面提升。

因地制宜抓规划,提升乡村内涵品质。由市委组织部具体负责,市城乡基层治理中心、市乡村振兴局牵头对各镇(街道)的项目实施方案进行严格把关,全程参与项目指导和跟踪督促。综合考虑各村资源禀赋、地理环境和产业基础,项目建设坚持做出特色、提升成色,注重原生态环境保护、延续乡土风貌、挖掘文化底蕴。充分尊重村民意愿,拒绝大拆大建、千村一面,确保资金高效使用。如,在禾丰镇文顺村,保留街边旧式的年猪台,以墙画生动还原80年代的农村生活景象;在雍城街道箭台村,利用边角地块修建特色景观小品“村史万花筒”,通过9面旋转展板图文并茂地展示该村深厚的历史底蕴。

创新机制抓治理,提升基层自治水平。制定《什邡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导则》,构建“户、院、村”三级整治标准体系,健全人居环境长效管护机制,明确市、镇、村三级和农民群众维护公共环境、承担公共事务相关责任,将公共环境卫生、房前屋后维护、前庭后院管理等内容纳入村规民约,同步探索建立积分制、清单制自治模式,保障整治提升工作常态长效。如,在雍城街道箭台村,明确了每一块“一米菜园”的“领种人”,将公共区域的管护责任落实到人;在南泉镇金桂村,成立了口袋营村民自治小组,每月开展环境卫生检查评比,所得积分用于评先评优,并可兑换奖品。

发展优先抓产业,提升集体经济实力。以“宜居、宜业”为双目标,推进乡村建设与壮大农村支柱产业、激活农村业态、培育村集体经济发展互促共融。项目布置中充分考虑与周边农业园区、旅游景点抱团发展,着力强基础、增活力、利长远。通过发动村集体和群众出资入股等方式,为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和群众增收致富打下坚实基础。如,湔氐镇龙泉村实施“天府花廊·浪漫樱花谷”项目,整合农业产业和沿山旅游资源,打造农旅融合园区,赋能村集体经济提质增效,带动村产业和村集体经济双发展;洛水镇渔江社区实施“智慧渔江·意趣乡情”项目,通过小区环境的优化美化,盘活闲置房产和土地资源,提高承接经济开发区的第三产业配套服务能力。

部门联动抓共建,提升全民共治氛围。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坚持月调度、周盘点,统筹各单位(部门)资源力量,明确专人专责,确保每个项目“专班管、专人盯”。坚持“部门协同、社会参与、重心下移、共建共治”的原则,动员引导社会群体高效参与美丽乡村建设和乡村振兴,形成整体联动、资源整合、社会共同参与的建设格局。如,市妇联组织开展“巾帼洁美行动”,发动妇女群众参加环境整治和卫生监管,进一步凝聚女性力量,展现巾帼风采;团市委召集一批从事墙绘文创的年轻人在湔氐镇龙泉村试点开展“青年绘村行动”,为美丽乡村建设贡献青春力量。

发动群众有支撑,提升村民内生动力。通过召开恳谈会、入户走访等多种方式,与群众面对面交流,激发村民自治热情,主动让群众参与建设和监管,引导群众筹资投劳参与家园建设,及时听取群众意见建议,针对性进行巩固提升,确保群众满意。如,在南泉镇金桂村,累计吸引100余户群众筹资投劳参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其中20余户农户出资达3000元;在马祖镇马祖村,村民主动参与到美丽乡村建设,建成农耕元素凉亭1座、绿化喷灌设施1套等。
编辑:易贝羽
主办单位:中国共产党四川省委员会《四川党的建设》杂志社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红星路二段70号
ICP备案号:蜀ICP备14009601号-3  © 1958-2024 中国共产党四川省委员会《四川党的建设》杂志社. 版权所有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川)字第02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51120190021   川公网安备 510105020100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