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四川省委机关刊主办 / 互联网新闻信息稿源单位
四川党的建设
学习强国
首页
奔走在田间地头的女博士
2022-05-07 16:14来源:四川党的建设杂志

扎根农业十余年,用科研成果主动服务农业发展,切实解决农业生产技术难题,李小孟在希望的田野上绽放青春力量。

文/李瑞莉 本刊记者 刘艳梅

在泸州,有这样一位农业科技工作者,扎根农业十余年,深入基层开展新品种、新技术、新产品的试验、示范和推广;跑遍全市村落,组织开展菜、果、茶等种植技术培训;深入田间地头手把手指导农民科学种植,培训农户达2000余人次,培养种植能手、种植大户100余名,把青春热血和辛勤汗水播洒在希望的田野,她就是泸州市经济作物站副站长、正高级农艺师李小孟。

“我希望培育出的水果更甜,服务的果农收入更高,泸州水果产业品牌更响,这样我的工作才更有价值和意义。”李小孟说,自己只是做了该做的、能做的工作。

李小孟(左)与村民交谈,了解引种藠头产量

发挥专长 解决技术难题助民富

4月24日,迎着清晨第一缕阳光,合江县白米镇陈湾村真龙柚种植大户康一可早早地来到自家果园进行水肥管理,忙得不亦乐乎。“要不是李博士在我家做真龙柚异花授粉试验,开展种植技术指导,这些年我的真龙柚哪有这么好的产量和品质哦。”提起李小孟以及她开展的真龙柚异花授粉技术,康一可竖起大拇指。

2011年,29岁的李小孟从西南大学博士研究生毕业后就来到泸州市经济作物站工作。如何找到科研的切入口,把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于田间实践?这对初到泸州的李小孟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当时我们经过深入调研,发现泸州真龙柚自花授粉,果实小、容易裂果、外观商品性较差,果农收益低。”李小孟说。于是,李小孟把推动真龙柚产业化发展作为科研重点,发挥自己果树学专业科研特长,着手主研“真龙柚品种选育与产业化关键技术创新”等项目。后来,又通过选用10多个不同品种的柚子花粉对真龙柚进行异花授粉试验,筛选出真龙柚优选授粉品种。

“那个时候,她天天从早忙到晚,风吹日晒,脸都晒得黑黑的。”康一可回忆道,得益于李小孟的技术指导,自家的果园自2011年开始实施异花授粉,8亩真龙柚的产值从10万元提高到现在的近30万元。随着李小孟主研的“真龙柚品种选育与产业化关键技术创新”项目的推广应用,泸州当地果农人均年增收1000元。

在李小孟的手机通讯录里,存了许多基层村干部的联系电话:“只要接到电话,我都会抽空去现场进行技术指导。”依托自身专业技能,李小孟常年深入基层一线,帮助基层群众发展产业增收致富。

泸县立石镇普照村是李小孟最常去的一个地方。2015年10月,李小孟到普照村任驻村农技员。“当时的普照村还是贫困村,通过走访调研,我发现当地非常适合发展柑橘产业。”李小孟说。

联系市农科院无偿提供10000余株优质柑橘苗木,积极开展技术培训与指导,发放技术资料1000余份……李小孟说干就干,定点打窝、选择品种、施肥防虫,每样都亲自操作示范。柑橘种植大户邓川友说:“如果没有李博士把关,我真没有信心搞柑橘产业。”

李小孟为普照村做的点点滴滴,村党支部书记胥世继看在眼里,感激在心里。“每年我们都会邀请李博士来村里,有了她的专业技术支持,我们发展荔枝、李子、桃子等产业的信心更足了。”胥世继说。如今,早已脱贫的普照村在致富道路上越走越宽。

坚守一线 为乡村振兴插上科技之翼

泸州盛产龙眼,但龙眼产量的“大小年”现象、龙眼树冠高采摘难、龙眼品质退化等问题成为制约泸州龙眼高质量发展的瓶颈。

作为一名农业科技工作者,李小孟深知自己肩负的责任与使命。2018年,李小孟及其团队开始实施全市龙眼“良种高换”示范项目。正在项目推广的关键时期,李小孟得知自己怀孕了,新生命的到来让李小孟有些措手不及。

但李小孟并未退缩,成为准妈妈后,领导和同事劝她多休养身体,但她依然挺着日渐增大的肚子穿梭于实验室和田间地头。2018年11月11日,李小孟到泸县开展龙眼高换技术培训,从早上一直忙到晚上才收工。由于工作强度太大,12日凌晨,李小孟出现了临产症状,被紧急送到医院做了剖宫产手术。她的同事官民告诉记者:“从没见过孕妈妈工作那么拼,她的‘缺点’就是工作起来太忘我了。”

产假还没有休完,站上工作遇到难题需要李小孟到现场解决,但女儿还没有断奶,怎么办?为了不耽误试验进度,李小孟带着婆婆和女儿一起到试验园工作,让婆孙二人在车里等着,自己到现场解决问题。

就是靠这样一点一点挤时间,李小孟主抓的一项项科技成果从实验室落地转化为经济效益。采用“挖砧”嫁接降低树冠,在全国范围内率先探索大规模推广“良种高换”的经验,突破性解决了龙眼独干大树矮化嫁接问题;合理安排中晚熟、晚熟和特晚熟品种结构,龙眼熟期延长1个多月,解决了泸州龙眼集中上市的弊端。2019年至2022年,泸州连续四年高换龙眼新品种1.2万亩,引进新品种12个,建成高换示范园14个,其中高宝、宝石1号、福晚8号等新品种已于2021年挂果,市场价格达每公斤40元,为泸州龙眼丰产增收打下坚实基础。

11年来,李小孟在农技推广领域取得了骄人的业绩:主研和主持国家、省、市级科研及科技推广项目8项,项目研究成果分别获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三等奖、四川省科技进步三等奖、重庆市自然科学二等奖等奖项。在《果树学报》《中国南方果树》等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取得实用新型专利3项;获得全国农业农村系统先进个人、四川省“十二五”以来农业科技创新先进个人、 四川省农业系统先进个人等荣誉。

谈及这些成绩,李小孟说:“这都是团队共同努力的成果,希望今后能用更多科技成果为种植业赋能,为乡村振兴插上科技之翼。”(作者单位/李瑞莉   泸州日报社)(受访者供图)(责编/陈贤凤)
编辑:陈艾婧
扫二维码分享到手机
主办单位:中国共产党四川省委员会《四川党的建设》杂志社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红星路二段70号
ICP备案号:蜀ICP备14009601号-3  © 1958-2024 中国共产党四川省委员会《四川党的建设》杂志社. 版权所有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川)字第02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51120190021   川公网安备 510105020100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