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四川省委机关刊主办 / 互联网新闻信息稿源单位
四川党的建设
学习强国
首页
以初心为桨 护江河安澜
2022-04-24 17:23来源:四川党的建设

谢学成(中)和团队成员分析会商2021年渠江流域“7·10”洪水趋势。图/徐翔

文/本刊记者 周盼

人物名片

谢学成,男,58岁,现任四川省水文水资源勘测中心副主任,获“2021年度全国水旱灾害防御工作先进个人”称号。

“坚守是习惯,更是职责所在。当好防汛一线‘侦察兵’,守护好群众安全,这就是我的初心。”四川省水文水资源勘测中心副主任谢学成的眼中透出坚毅且自信的光芒。以初心为桨,护江河安澜,与水打了一辈子交道的他,把“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工作要求,深深地刻进了脑中、记在了心中。

一切荣誉都属于团队

“团队”是谢学成在交谈中提到最多的词语。

“水旱灾害防御工作是无法离开团队配合的,我只是其中一个组成部分。”谢学成说,2018年11月3日17时15分发生的白格堰塞湖险情,让他对“团队力量”一词有了更深刻的体会。当日,西藏自治区昌都市江达县和甘孜州白玉县境内金沙江白玉县河段山体发生二次山体滑坡,较之前发生的首次山体滑坡规模更大,金沙江二次被阻断,让原本已在10月13日实现“出入库平衡”的白格堰塞湖又一次陷入危险的境地。

“再次形成的白格新堰塞湖水位持续上涨,严重威胁下游万余名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险情就是命令,四川省水文水资源勘测中心立即组织水文应急监测队奔赴现场。

“水文是防汛抗洪的‘耳目’‘尖兵’,一旦水文数据缺失,水旱灾害防御就缺少了重要的数据支撑和决策依据。所以不论灾情现场环境多么复杂、危险,应急监测设备都必须第一时间安装到位。”谢学成说,手提肩扛各类沉重的监测设备在大风大雨和大山大河之间穿梭是从事水旱防御工作的必备“技能”。

“去往灾情现场的同志一路上不仅要负重爬坡,还要沿路拍摄、收集灾害现场各个角度的图片视频资料,及时与相关部门进行数据汇总。”谢学成介绍,险情发生当日,他和团队成员立即进入了“战斗状态”,所有人取消休假返回工作岗位,每15分钟测算库容、出入湖流量、水位涨幅、推求库容曲线并上报。

“从11月4日开始就不断盯着电脑,每15分钟观察一次,连轴转。”谢学成看着勘测中心里一双双布满血丝的眼睛,内心既心疼又紧张,“心疼他们的身体,也紧张现场的情况。”

“等到11月15日形成自然泄流,堰塞湖的蓄水量将达到约7.7亿立方米,坝体可能快速溃决,给下游造成巨大破坏,必须立即对堰塞体实施人工干预。”谢学成及其团队把现场查勘和测算情况上报给了有关部门。

11月6日,经有关方面视频调度和专家会商,人工干预方案敲定为“机器挖掘”。“各方指挥部都急需数据以支撑指挥方案。”谢学成说,这也意味着落在水文战士们肩头的责任更重了。从11月6日至11月13日,谢学成带领水情预报员开展溃坝洪水计算和库水位变化分析,完成了数十次的溃坝洪水及下游演进分析,近千次的水情分析成果报送和数千次的遥测数据接收转发。

最终,在严密精准的监测预警和多部门配合下,金沙江于11月13日18时冲破龙口奔流而下,成功化险为夷。说到这里,谢学成忍不住感慨:“我为我团队的每一位成员感到骄傲和自豪,没有团队成员间的配合,监测预警工作绝不可能顺利完成。”

永葆为民初心,不断提升监测预警能力

“我们习惯把发布预警的工作比喻成‘上菜’。”谢学成笑着说,对于从事灾害预警的技术人员来说,汛期的灾害预警过程,就像是“做饭”——选材料、烹制,还要挑好“上桌”的时机。

天气信息,是预警的前提和基础。天气信息越精准,灾害预警也就越精确。洪水领域,主要看“未来”。洪涝灾害发生准备时间与强降雨时间高度重合,称为“雨洪同频”。而地质灾害,则还要看近期的“过去”。目前四川的地质灾害预报,都要参考过去48小时降雨量和未来24小时降雨量。

如何在现有基础上持续提升监测预警能力,让洪水灾害预警信息更精准、更及时,降低灾害造成的损失是谢学成及其团队一直在思考和改进的问题。

作为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四川省水利厅专家库成员,对预警监测工作的热爱就像燃烧在谢学成心尖的一团“永生火”,每一次成功预测险情,为群众成功避险,都会在这团“火”上添一把柴,让他燃起更高的工作热情。

从“显性+隐性”预报结合并逐级精细,避免各地预警“一刀切”到建立在大数据基础上的预报调度一体化系统,极大缩减了预警过程,再到更新数据模型,增加“千里眼”(监测站),提升预警能力……谢学成及其团队从未停止探索创新改进的脚步。

2020年8月10日至18日,四川省遭遇连续性暴雨过程,强降雨导致岷江、涪江、沱江、青衣江发生特大洪水。谢学成说:“这是我从事水文工作30多年来首次面对量级这么强、范围这么大、持续时间这么长的暴雨洪水过程。我和我的团队通过运用创新改良的现代技术手段和大数据信息汇总等方法,全程精准预报和及时预警了灾害发生的范围和等级,为防汛减灾贡献了自己的力量,我们感到非常高兴。”

“四川即将进入汛期,每一位守在监测预警战线上的水文人都严阵以待,我们将全力以赴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采访最后,谢学成说。(责编/陈贤凤)
编辑:易贝羽
扫二维码分享到手机
主办单位:中国共产党四川省委员会《四川党的建设》杂志社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红星路二段70号
ICP备案号:蜀ICP备14009601号-3  © 1958-2024 中国共产党四川省委员会《四川党的建设》杂志社. 版权所有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川)字第02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51120190021   川公网安备 510105020100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