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四川省委机关刊主办 / 互联网新闻信息稿源单位
四川党的建设
学习强国
首页
【卷首语】 改革赋能,扎实助推乡村振兴
2022-04-08 10:20来源:四川党的建设
文/本刊评论员

2017年10月,党的十九大提出乡村振兴战略。2018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四川考察时强调,要扎扎实实把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好。“扎扎实实”四个字言简意深,直击关键。近五年来,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四川省深刻把握新时代治蜀兴川的重中之重,突出改革为先,赋能乡村全面振兴,一步一个脚印扎实推进乡村振兴战略。2019年初,全省谋划并启动了乡镇行政区划和村级建制调整改革(以下简称“两项改革”);2021年3月,随着两项改革“前半篇”文章基本完成,“后半篇”文章又全面铺开。这一篇前后相续的大文章成为四川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先手棋、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关键招、深化基层治理改革的主抓手。

从布局到新局。作为顺应乡村振兴方向的实施路径和全新布局,两项改革的最终落脚点还是乡村经济和治理格局的重塑与建构。改革至今,全省乡镇(街道)从4610个减至3101个,建制村也从45447个减至26369个,数字变化的背后,是改革带来的“一盘棋”新局面:乡镇(街道)、村(社区)运行机制更加高效顺畅,乡村公共服务水平和基层治理能力显著提升,城乡的空间、人口、产业等布局明显优化,新型城镇化体系更加完善;打造出一批农业强镇、商贸重镇、旅游名镇、美食小镇、治理示范镇等,推出首批拟命名“省级百强中心镇”,进一步夯实乡村振兴的底部支撑。

从减法到乘法。两项改革带来的数字减量,并不意味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被打“折扣”,相反却因此实现提质增效,释放出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乘法效应”。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础。两项改革打破了农村区划界限和行政壁垒,顺向而起势,构建起一批现代农业园区、经开区等发展支架,赋予产业发展新动能,使得乡村产业聚合力和持续增长力得以增强。改革后,乡村在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公共服务配套、培育发展镇村特色产业等方面产生新的“刚需”,从而形成推动乡村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引擎。

从文件到红利。两项改革是一场涉及面广、群众关注、影响深远的重大基础性改革,改革的全过程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2021年3月,四川省印发《关于做好乡镇行政区划和村级建制调整改革“后半篇”文章的实施方案》,要求围绕优化资源配置、提升发展质量、增强服务能力、提高治理效能“四大任务”下功夫。具体实施中,包括方案整体调整和政府、村庄、医院、学校等命名选址的大小事项,均充分顺应民心民意,体现“向区划建制要效益、不与群众争利益”的改革取向。激活基层干部活力,盘活乡村闲置资产,村民就近转身为现代产业工人,在田园乡村吃上生态“旅游饭”,水、路、气、网等进村入户……一项项硬核举措,最终让改革成果落地,并转化为看得见、摸得着的红利。

每一个巨浪都成就于微澜。在党的二十大和省第十二次党代会即将召开之际,两项改革在乡村振兴的全盘大局中以绵绵不绝之力蓄积流水争先之势,让广袤的巴山蜀水精彩呈现城乡高质量发展新版图。
编辑:易贝羽
扫二维码分享到手机
主办单位:中国共产党四川省委员会《四川党的建设》杂志社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红星路二段70号
ICP备案号:蜀ICP备14009601号-3  © 1958-2024 中国共产党四川省委员会《四川党的建设》杂志社. 版权所有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川)字第02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51120190021   川公网安备 510105020100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