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四川省委机关刊主办 / 互联网新闻信息稿源单位
四川党的建设
学习强国
首页
信息
2022-03-23 11:34来源:四川党的建设
雅安市
三举措做实基层党建述职“后半篇”文章

去年以来,雅安市注重严奖惩、补短板、促提升,着力做实基层党建述职“后半篇”文章。严格考核兑奖惩。凡党建工作述职评议考核在同类同层次排名靠后,且未达到“好”的等次的党组织书记,取消年度评先评优资格,并由上级党组织对其进行约谈提醒、限期整改;连续两年排名末位的,对党组织书记作出调整。持续用力抓整改。坚持把抓好问题整改作为重要任务,述职书记认真梳理分析自身查摆、督查考核等反馈指出的问题,与巡视、巡察整改落实有机结合起来,精准制定整改方案、建立整改台账。实行年中查账,建立整改问题进展汇报制、季度盘点制、完成“销号制”。建立健全问题整改验收制度,巩固整改成果,防止问题“年年述、年年改、年年在”。细化措施促提升。采取“项目化”方式推进,针对基层党建的重点难点,每年由县(区)委书记、组织部部长领办一批“书记项目”“部长项目”进行专项整治,以“项目化”方式推动基层党建重点难点逐个突破,以点上开花带动面上出彩。建立季度分析研判会议制度,把基层党建面上共性问题进行集中分析研判、精准把脉,推动各地各领域基层党建工作盯着问题抓、对着问题改。针对市县主要领导调研基层党建指出的问题,建立工作台账,每年向市县党委书面报告1次整改落实情况,确保基层党建工作全面进步、全面过硬。(中共雅安市委组织部 曹仕玉)

遂宁市
深挖本土资源 打造培训“生动课堂” 

去年以来,遂宁市深入挖掘本土红色资源、先进典型资源、诗廉文化资源,切实将三类资源转化为培训的鲜活教材,将本土特色资源打造成为赓续优良传统的生动课堂。打造红色课堂,筑牢信仰根基。打造革命遗迹实景课堂,深挖活用红色资源,着力增强代入感、参与度。打造情景模拟沉浸课堂,综合运用先进手段,创新打造《悬崖藏兵》实景演出等历史再现课程,增强教育培训的浸润力和渗透力。打造“八个一”体验教学课堂,教育引导党员切身感悟百年党史。弘扬榜样精神,凝聚奋进力量。选树一批本土典型,发挥引领示范作用,用身边的典型教育身边人。组织老党员、老干部“谈党史、讲传统”,优秀党员“谈工作、讲奉献”,青年党员“谈体会、讲担当”,展播120余部微视频,形成“榜样人人可学、人人争当先进”浓厚氛围。传承诗廉文化,做实培根铸魂。挖掘“清廉”历史文化资源,挖掘诗词、书法中蕴含的从官公慎、德以助廉等文化教育内涵。探索“诗廉”教育载体。将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党员培训有机融合,探索“1+1>2”的“文化+”党员培训新载体。打造廉洁书法创作基地,培育“文化浸润+道德教育”的党员教育培训“书廉”品牌。(中共遂宁市委组织部)

广安市
“四大工程”助力提升干部能力素质

近日,广安市启动实施“换届后县乡村领导干部能力素质提升行动计划”,围绕县级干部、乡科级干部、村(社区)党员干部、年轻干部四大群体,实施政治引领、素能提升、夯基固本、铸魂提能四大培训工程,全面提升干部能力素质。本轮培训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结合县乡村换届后干部队伍建设实际,紧扣“提升政治能力、履职能力、专业能力、服务能力”主题,与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等精神,与加强换届后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年轻干部培养培训、基层干部主题培训有机结合,注重组织需求、岗位需求和干部需求的有机统一,以市本级为主体、县(市、区)、园区为支撑,突出党政“一把手”等关键少数,狠抓年轻干部,综合采取读书班、党校主体班等多种形式,综合运用专题辅导、情景模拟等教学方式,在新一届任期内,实现对县乡村领导干部全覆盖培训。(中共广安市委组织部 许启勇)

攀枝花市
党建联盟聚合力  企业发展添助力

近年来,攀枝花市坚持工业强市战略目标,全域推进企业党建联盟,助推企业优势互补、合作共赢、携同发展。构建“共同体”。出台加强国企党建六条措施、加强民企党建十条措施,以攀钢集团、攀煤集团等5家大型国企为主体,成立“三线阳光”企业党建联盟,实行党建资源共享、事务共议、活动共办、学习共抓,成功举办“党建+钒钛”论坛,联盟单位及相关企业达成合作项目57个,企业间互派人才48人,涉及金额18.8亿元,实现信息流、人才流、资金流等全要素流通。壮大“朋友圈”。围绕钒钛、清洁能源产业链,吸纳安宁铁钛、龙蟒矿冶等18家市属50强企业入盟,成员单位覆盖全市近80%的企业党组织、85%的企业在职党员,组织开展主题党建活动500余次。建立攀钢采购地方企业产品激励制度,推动89家企业紧随攀钢采购产品、供应原料、提供配套服务,年产值累计超过300亿元。打造“大品牌”。围绕国企整体品牌提升,打造“美丽水务”“光影中的党课”“铁塔先锋”等8个特色党建品牌,共建共享2个党建宣传教育基地、20余个标准化党员活动室,着力补齐国企党建工作短板。与中科院、北京钢铁研究总院、重庆大学等协同开展20余项钒钛科技攻关,争取获得“国家钒钛新材料产业创新中心”项目51个、“攀西战略资源创新开发专项资金”近10亿元,激发企业创新活力,帮助企业打造科技品牌。(中共攀枝花市委组织部 余长淮)

甘孜州
“三个创新”探索党员教育培训新载体

近年来,甘孜州通过创新“马背党课”“帐篷夜校”“流动支部”三个举措,积极探索民族地区党员教育培训有效载体。创新“马背党课”。整合“土专家”“田秀才”等多方力量,组建“马背党课”宣讲队,将党员教育培训触角延伸到游牧群众身边。宣讲队重点开展党的理论、党章党规专题宣讲,还根据农牧民群众需求开展牛羊饲养等农牧业实用技术宣讲。创新“帐篷夜校”。结合州、县两级重点工作,从党员教育培训师资库选调双语教师,组成小分队深入村寨农户、高山牧场党员群众帐篷开展培训,逐步将传统的定点、调训式培训转变为不定点、送教式培训,推动党员教育培训从“固定传输式”向“移动+互动式”转型;从固定课堂教学向移动课堂教学拓展;从单一汉语授课向藏汉双语授课变迁;从静态式授课向动态体验式教学转型。创新“流动支部”。结合每年虫草、松茸采挖等重要农时节点,在资源富集人口集中区、维稳值班卡点等一线组建临时党支部200余个,下设政策宣讲队、便民调解队、卫生服务队、环境保护队、治安巡逻队,组织开展“党课讲在一线上”等主题活动。(中共甘孜州委组织部)

阿坝州
“三大举措”抓实县级党校分类建设

近年来,阿坝州采取有效措施抓实13个县(市)党校分类建设,切实推动党员教育培训走深走实。分类建设县级党校。推动“1院2区10基地+N现场教学点”办学布局构建,提档升级马尔康校区和汶川、松潘新建校区规划设计,优化“10基地+N现场教学点”软硬件设施;推行校务委员会领导体制,优化调整县级党校班子结构,州委党校选派5名业务骨干兼任统筹办学类县级党校业务副校长,落实7名独立办学类党校结对联系指导员。实行一体办学模式。健全完善“州县共管、部门协同、一体办学”机制,推行分级负责、教学统筹、师资统建、建设统规办学模式,出台县级党校人才队伍建设政策措施,建立培训效果评价、学员回访机制,大力实施“党校名师递进培养计划”“党校教师能力提升计划”,制定年度培训计划。逐级逐校抓实培训。建立州、县培训一体运转机制,统筹制定教学计划、组织教学培训,联动有关部门配合做好师资调配、食宿交通、健康防疫等相关工作。(中共阿坝州委组织部)

广汉市
念好 “三字诀”  流动党员“离乡不离党”

近年来,广汉市以加强组织建设、做好管理服务、深化学习教育为抓手,加强对流动党员的管理教育和关心关怀,保证流动党员“离乡不离党”。摸清底数发“准”力。深入开展“双找行动”,摸清全市流动党员“底数”,确保“组织找人准”;搭建三级线上党员管理服务体系,方便流动党员找到线上活动阵地,保证“人找组织准”。通过走访调研等方式,及时掌握流动党员的需求,实现“问需服务准”。双重管理出“细”招。加强流动党员流入地和流出地的双重管理,严格落实“三会一课”等制度,确保流动党员学习“不掉队”。对流出党员,在上海等地设立流动党员服务站点,通过全国党员信息系统,做好流动党员网络身份实名登记;对流入党员,用好两新党建指导队伍和驻村帮扶力量,加强对两新组织、社会组织、村(社区)基层党组织的党建指导。铸魂提能见“实”效。强化学习教育,整合网络平台学习资源,打造多位一体的流动党员云端自主学习体系。强化作用发挥,除积极吸纳本地流动党员进入村(社区)“两委”班子之外,强化流入本地党员使用。强化联系帮扶,在重大节假日集中返乡期间开展走访,重点做好对困难流动党员的关心慰问。(中共广汉市委组织部 钟亮 赵柯安)

阆中市
“红色引擎”助力老旧小区治理

近年来,阆中市全面破解老旧小区功能缺失、配套不全、管理不善等诸多问题,实现老旧小区治理由“管”转“治”。“立柱架梁”,治理肌体变“弱”为“强”。组建物业协会,成立物业行业综合党委和“红色物业”党建联盟,打造“阆苑之家·红色物业”党建品牌。建立“红色物业”青年党员工作队,选聘街道、社区、小区三级“红色管家”,探索庭院长、楼栋长、单元长“三长共治”模式,整合多方力量走出“无人管”窘境。做强优势,治理水平从“低”到“高”。依托阆中古城独特的红色文化、邻里文化,设立“红色社工·流动驿站”,组建16支服务队,开展法制宣传、环境整治等上门服务,打造“古城青年·跑腿服务”等一批阆中老旧小区服务品牌,不断提升居民幸福指数。聚力保障,治理机制由“浅”及“深”。聚焦“关键小事”,吸纳小区“能人”,引导小区物业、民警等六方代表参与联席会议,解决孤寡老人等特殊群体急难愁盼问题。健全老旧小区“找、议、办、评”闭环服务机制,实现党的工作全覆盖、服务群众“零距离”。(中共阆中市委组织部  陈晓涛)

大安区
聚“银发”力量 助力基层治理

近年来,自贡市大安区在做好各项服务保障基础上,探索老年人参与基层治理的方式。党建引领“固根基”。以提升基层组织力为重点,组织离退休干部党支部与广华、仁和、华大社区党支部联建共建,离退休支部书记担任社区党建指导员,80多名老干部与村(社区)干部结对,通过同上党课等方式,提升社区干部素能,为社区基层治理建设等中心工作建言献策,发现并指导社区改进党组织建设问题。靶向施策“强枝干”。老干部深入基层“问诊”,整理形成社区群众问题清单。以离退休老干部为纽带,吸纳带动300余名社区“五老”人员,统筹艺术团等涉老平台,在华大社区筹建“大安区老干部志愿服务队”,就地化解邻里纠纷,解决群众实际困难。通过开展“三大计划”综合“施肥”,全面提升社区治理品质。开展城市扶贫计划,着力提升低收入人群技能水平;实施“教育红四个参与”计划,定点帮扶困难儿童;推进社区活动专项提升计划,丰富社区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传承基因“育硕果”。聚力将“江姐讲堂”引入社区,5名理论丰富有阅历的老干部,以“定点宣讲+流动宣讲”的方式,在社区深入开展主题活动。累计开展宣讲20余次,覆盖1300余名社区学龄儿童、留守儿童及群众。(中共自贡市大安区委组织部)

泸县
多措并举激励村干部干事创业

去年以来,泸县立足做好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聚焦村干部这个关键力量,出台《加强村干部队伍专职化建设实施意见》,通过大幅提高村干部待遇、规范选任聘用、建立薪酬体系、拓宽流动渠道等方式,推动乡村振兴一线人才队伍整体稳定、后继有人。以加大财政投入作为突破口,在两项改革中科学调减村民小组256个,将节省的资金调剂到全县村干部待遇“总盘子”,并由县财政追加投入资金,将书记(兼主任)、副书记、其他核定干部的起薪基数提高到4500元/月、2750元/月、2500元/月,同步建立3岗8级职业化晋升和退出机制,对在职期间取得相应职称、相应学历的村干部,分别再给予每人每月100元-300元的职业津贴,并积极拓宽村干部进入体制内渠道。为更好吸引乡村振兴人才、调动其干事创业热情,泸县根据基层财力实际,差异化制定500元-1500元的绩效考核标准,考核优秀的上浮40%,基本称职的下降40%。同步开展村干部“兼职+兼薪”行动,推动村党组织书记按法定程序兼任村委会主任、村级集体经济组织负责人,将精减岗位基本报酬的53%用于补助“一肩挑”书记、主任,每年按集体经济经营性收益的5%-20%进行工作奖补,161名村“两委”委员按程序兼任村民小组组长,251名村纪检委员依法担任村监委会主任,全额领取兼职岗位报酬,逐步形成责酬对等、劳酬相适的机制。(中共泸县县委组织部  黄小孟)

通江县
“红城管家”进楼栋 微小服务暖万家

近年来,通江县以“打造暖心红城·管好群众家事”为主旨,在创新实施“自管委”的基础上,持续组建“红城管家”服务队。突出居民自主,按“四个步骤”让管家队伍选得准。广泛征求居民意愿,为选好“管家”做足准备;小区“自管委”比照岗位需求,坚持党员优先、能人领头,采取“居民自荐+邻里举荐+集中推荐”的方式,在每栋楼院推出“红城管家”初步人选;社区党组织等部门对初步人选是否存在违纪违法行为等进行筛查、公示,将无异议的人选确定为“正式候选人”;由社区“自管委”组织每个网格内所有居民分组投票,确定“管家”最终人选。突出居民需求,创“四新载体”让管家队伍融得进。“管家”组织小区居民、志愿者定期开展院户保洁等义务活动,保持公共环境卫生干净整洁;每月定期组织“居民说事日”活动,实现邻里矛盾分流化解;组建“邻里帮帮团”,为辖区居民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与服务;“管家”发动小区居民积极组织、参加各类文体活动。突出居民评价,建“四类规章”让管家队伍干得好。各社区因地制宜制定《“红城管家”运行规则》,完善考核评价体系,提升综合服务能力。通过“亮身份、亮职责、亮承诺”的方式,积极引导“管家”队伍主动作为、热心奉献;结合“管家”年度接单数量等综合因素,拟定、公示“管家”年度积分;每个社区每年评定“金牌管家”和“社区好人”,并对“管家”进行工作补贴或奖励。(中共通江县委组织部)

甘洛县
四举措提升乡村振兴帮扶工作质效

今年以来,甘洛县坚持四举措提升乡村振兴帮扶工作质效。聚焦目标任务汇合力。以队务会、微信群等为载体,常态化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论述、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等,制发《2022年驻村帮扶工作重点任务》,细化派发《驻村帮扶工作重点任务清单》,防止出现政策理解有偏差、责任分工不明晰、工作落实有差距等现象。聚焦工作需求提能力。根据乡村振兴重点帮扶村、驻村工作队成员结构等情况,分类建立驻村帮扶培训师资库,依托县委党校、四川大学等资源,举办全县驻村帮扶第一书记培训会。聚焦考核管理增动力。严格把握年度考核范围、比例、程序等,对驻村帮扶干部开展精准考核。推行“日记实、周督查、月评议、年考核”机制,组建驻村帮扶工作督导组,常态开展暗访督查,同步启动驻村帮扶日志修订工作,调整轮换不称职的第一书记5名、驻村队员11名。聚焦产业发展添活力。坚持规划先行,结合全县区位条件、产业布局、集体经济等情况,统筹推进“1+5”规划编制工作,邀请专业规划设计团队,编制《海棠古镇旅游项目策划方案》,帮扶干部积极建言献策,征求意见建议200余条。(中共甘洛县委组织部 阿呷以扎)

资中县
党建引领新兴群体 助力基层治理

近年来,资中县坚持党建引领新兴就业群体,助力城市“末梢治理”。“暖心式”搭建交流平台。针对外卖骑手等无处休息、无遮风避雨地、充电难等问题,从骑手需求出发,由县委组织部牵头,整合县总工会、县商务和经济合作局、县图书馆、属地镇党委等资源,建成“骑手之家”,搭建党委政府与新业态组织、新就业群体议事交流平台,定期听取其对经济发展、基层治理等意见建议。“分队式”延伸治理触角。在外卖小哥、快递员等群体中,统筹成立“抗疫先锋”等志愿服务队,引导、鼓励其利用等单送单、走街入户间隙,成为参与基层治理的前哨力量,为外卖行业高质量发展注入红色动力。“激励式”提升治理热情。由县商务和经济合作局牵头、资中快递协会党支部配合,开展党员先锋骑手等示范创建活动,将参与城市基层治理成效、行业自律等作为主要评价指标,酌情给予物质及精神奖励,对表现优异的、符合入党基本要求的骑手,优先发展为党员。(中共资中县委组织部)

绵竹市
“五大机制”推动组织工作落地落实

近年来,绵竹市创新谋划五项机制,切实保障各项工作有效落实。建立项目化机制。将品牌理念融入党建工作,在全市范围内推行基层党建项目化管理机制。各镇街年初结合自身实际情况,进行党建项目申报,组织部根据申报情况审核立项,项目组织实施后,年终对成果进行审定,并将评定结果纳入年度目标考核,全面激活基层党建工作创新活力。对所推行的项目配套相应的督促检查机制、帮扶支持机制和评估激励机制。建立调度拉练机制。每季度开展一次拉练,实地参观学习示范点,详细听取点位情况简介、特色做法,对优秀镇(街),授予党建“流动红旗”,组织部全程参与指导镇(街)党建拉练活动筹备工作,从点位设计、经验挖掘上出思路、出力量,全面提升镇(街)党建工作水平,“以干代训”补齐党务工作者“能力短板”。完善考核机制。完善改进考核办法,细化指标设置,用“50%基本考核+50%项目考核”的方式拉开考核的差距和档次。通过完善考核保障机制形成强大合力,确保考核工作达到预期目标。鼓励主动作为,实事求是找准自身差距和短板,发挥考核作用。建立为民办实事长效机制。切实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基层干部是为民办实事的“主力军”,建立常态化办实事机制,量化办事任务,以组织部每年认领10件实事、镇(街)每年认领5件实事、村(社区)每年认领3件实事、每位党员认领1件实事的具体目标,切实将实事办好办实。建立创新奖励机制。增强创新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配套完善创新工作考核奖励机制,细化以公平、公正、公开为原则的考核标准,通过多方考核评价党建创新项目申报、实施情况和成果,每年评定出“十大创新案例”,同时纳入绵竹市党建研究会的调研项目,根据评定结果进行相应的资金配套。(中共绵竹市委组织部)

彭州市隆丰街道
“套餐制”加强年轻干部教育管理

近日,彭州市隆丰街道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不断加强对年轻干部的教育管理监督,通过“精耕细作、墩苗育苗、修枝剪叶”等方式,有效优化年轻干部成长路径。“精耕细作”制订廉政课堂套餐。以深学细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主线,认真开展理论学习、纪法学习。开展青年干部读书会等集中学习活动,同时借助“三会一课”“学习强国”等平台,全面加强年轻干部政治理论学习;将廉政教育作为年轻干部入职的第一课,在“微隆丰”微信公众号开辟《清丰廉播》栏目,推送党章党规党纪、典型案例等方面内容;按季度开展学习“小测试”督促年轻干部讲纪法、明底线、守规矩。“墩苗育苗”制订作风提升套餐。建立“下基层解难事”工作制度,促进年轻干部在政策宣传中、在民生问题解决中、在矛盾纠纷化解中,拉近与群众距离。由“驻村干部+年轻干部”组成工作小组,每月25日到街道19个村(社区)开展“一月一会·基层听音”活动,收集群众诉求,建立民情台账;在“月分享”座谈会上,年轻干部进行晒账,通过分享经验、交流做法等方式,制定有效措施,助推群众问题解决。今年以来,通过“晒账”分享的方式,推动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6件。“修枝剪叶”制订咬耳扯袖套餐。强化“一岗双责”压实压紧分管领导和内设机构负责人责任,强化对年轻干部的教育监督。深入梳理廉政风险点,常态化开展谈心谈话、警示教育,及时发现年轻干部教育监管的薄弱环节和制度漏洞,制定有效措施督促推动问题整改,综合运用“四种形态”,对年轻干部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早发现、早提醒、早纠正。截至目前,开展警示教育30场,开展谈心谈话67人次,纠正年轻干部存在的理想信念、宗旨意识、作风纪律三方面倾向问题7项。(彭州市隆丰街道纪工委 陈成)
编辑:易贝羽
扫二维码分享到手机
主办单位:中国共产党四川省委员会《四川党的建设》杂志社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红星路二段70号
ICP备案号:蜀ICP备14009601号-3  © 1958-2024 中国共产党四川省委员会《四川党的建设》杂志社. 版权所有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川)字第02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51120190021   川公网安备 510105020100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