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四川省委机关刊主办 / 互联网新闻信息稿源单位
四川党的建设
学习强国
首页
道地药材开出振兴“良方”
2022-03-23 11:08来源:四川党的建设杂志
文/本刊记者 冯雅可

2021年6月,内江市东兴区被授予“中国天冬之乡”称号。在此之前,做强“中国天冬之乡”品牌被写入东兴区“十四五”规划及“2035远景目标规划”,天冬成为全区发展中医药大健康产业的主导产业。

作为中药材天冬的道地产地示范园区,东兴区郭北镇青台村抓住机遇,坚持做强育苗、种植、加工、产品研发、品牌营销等天冬产业链发展,做好“产业发展稳基础提效益”这篇乡村振兴文章。

热火朝天种天冬
喜气洋洋收天冬

“种天冬,有前途”

3月10日,青台村脱贫户韩其先照常在村里的天冬产业基地劳作,遮阳帽下的脸已被阳光晒得黝黑。“我们每天只是除下草、施点肥,就能赚70元,晒点太阳算啥子。”每一锄头都能帮助土里的药材茁壮成长,靠天冬脱贫致富的韩其先一点都不觉得累。

恰是春耕时节,放眼望向青台村的天冬产业基地,过去栽种的天冬已发绿枝,今年新育的天冬正覆着地膜,青绿黑红交织层叠,在田间延绵铺展成画。这片于2020年11月开始规划建设的基地,目前已栽种天冬3000余亩。

据《证类本草》《药物出产辨》明确记载,“天冬以产四川为上,主产在内江县(现内江市东兴区)”,内江天冬品相佳、等级高,具有清肺生津、抗氧化、美容养颜等功效。天冬可食用的记载历史有200多年,天冬蜜饯被四川省评为优质产品,天冬蜜饯工艺被列入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东兴区聚力打造‘中国天冬之乡’,我们就紧跟其后,打造天冬产业示范区,全力推进产业振兴。”青台村党委书记汪东海对天冬产业发展前景信心十足。他介绍,按照天冬亩产12000斤—15000斤、市场价每斤5元—6元计算,每亩净利润约4万—5万元。

“这只是3年后天冬生长成熟后产生的效益。”汪东海告诉记者,天冬幼苗成长1年后,1株可分株成5—10株,1亩可栽种1200株,按照分株后有6000株来计算,每株幼苗售价一般为2元。由此可见,每亩幼苗还可产生收益1.2万元。

“以前在外打工,始终牵挂家里的孩子和老人,现在家门口就有了挣钱门路,赚钱顾家两不误,心里踏实了。”村民廖秀芝原本在广东务工,去年4月,她通过村“两委”了解到村里的天冬产业发展势头迅猛、市场前景良好,便果断辞职回乡。目前,她在天冬产业园干活,平时还会参与园区保洁工作,双重收入大大提高了她的幸福指数。

“种天冬,有前途。”不只是廖秀芝,越来越多村民看到了种植天冬的大好前景,纷纷回乡创业。去年一年时间,青台村已陆续有近百名30岁至50岁中青年劳动力返乡。

“强组织,双增收”

天冬在青台村势不可挡的发展也让返乡村民们吃下了“定心丸”:在原有种植面积上,青台村今年还将陆续种植3000余亩天冬,同时,还将新建3个天冬初加工厂,把新鲜天冬清洗、切片、烘干、包装后制作成干货产品。更让人期待的是,青台村正在积极引进“重庆药业集团”“好医生药业集团”两大企业,已经达成合作意向,计划在村里建造制药厂,届时还将与各大高校共同研究开发天冬食品、药品系列产品。

“以前的青台村莫得搞头,后来跟着汪书记干,我们才有了希望!”村民孙大真直白的话,道出了青台村天冬产业发展背后的原因——党组织引领,村干部带头。

过去,青台村是出了名的“软弱涣散村”、集体经济“空壳村”,直到2016年通过内江市实施的“金桥行动”,招引回了在浙江台州一企业担任高管的汪东海,窘况才有了改变的契机。通过“先抓领导班子,再用班子带党员、党员带群众”的方式,汪东海逐渐扭转了村干部凝聚力不强、村民积极性不高、干群关系不和谐的局面。一批年轻党员、干部,村里的能人、有志青年纷纷参与村庄建设、产业发展。

“产业发展好不好,要看群众挣得多不多。”汪东海说,青台村鼓励有意愿的村民将土地、资金通过“入股”方式交付给村集体经济平台统一经管,专合社负责统筹产销工作,村民负责日常生产管理和采收。双方风险共担、利益共享,共谋产业发展,既助农增收、引农回流,又逐步实现整村创业、在村就业、居家兴业的乡村振兴目标。

为了让村民成为直接参与者和最终受益者,青台村还创新建立了“4222”利益分成机制,即40%纯利润作为产业发展资金,用于技术更新、规模扩大、设备购买、产业提档等领域,进一步壮大村集体经济;20%纯利润作为入股分红,按股权分配给入股村民;20%纯利润作为劳动工资,按照“记时”支付给前期参与劳动的村民;20%纯利润作为村平台发展资金,归入村集体经济统筹使用。

“强组织,双增收。”青台村党委的魄力与担当,不仅保障提升了村民收益,还让2021年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50万元,预计到2024年天冬盛产期,村集体经济收入将突破1000万元。今年2月,青台村党委被省委组织部表彰为2021年度省级(5A)先进村党组织。

“继续走好天冬产业这条路,经营好我们的天冬品牌——东兴天冬。在此基础上,逐步建成‘十里天冬长廊’,让我们的特色产业助力生态观光旅游发展!”汪东海脑中构建的这幅蓝图,正一步步变为现实。(责编/王兆伟)
编辑:陈艾婧
扫二维码分享到手机
主办单位:中国共产党四川省委员会《四川党的建设》杂志社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红星路二段70号
ICP备案号:蜀ICP备14009601号-3  © 1958-2024 中国共产党四川省委员会《四川党的建设》杂志社. 版权所有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川)字第02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51120190021   川公网安备 510105020100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