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四川省委机关刊主办 / 互联网新闻信息稿源单位
四川党的建设
学习强国
首页
“四大体系”为基层治理蓄势赋能
2022-03-23 10:39来源:四川党的建设
文/殷初阳

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为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平昌县建强组织、工作、服务、保障“四大体系”,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构建“人人享有、美美与共”的治理新格局。

建强“组织体系”,增强基层治理“引领力”。完善组织网络。结合行政区划调整,全面优化组织设置,推行产业链上建组织、聚居点上建组织、跨行业联建党组织、“机关、两新、村(社区)”党组织结对共建等,构建县镇村组织治理体系。坚持纵向引领贯穿。构建“县级部门-镇(街道)-村(社区)-网格单元-楼栋(院楼)-党员中心户”六级“纵向到底”党组织体系。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引领各类组织积极参与基层治理工作。坚持横向协调联动。建立组织、政法、宣传等部门横向到边“信息共享”联动机制,定期集中分析研判治理形势、问题短板、制定举措、会商调处重大问题,形成协作联动的治理格局。

建强“工作体系”,提高基层治理“执行力”。构建“党委领导”责任机制。建立镇(街道)“七办五中心”,压实组织建设、便民服务、产业引导、综合治理等工作机构职责,确定镇(街道)权责边界,建立村依法自治事项和清单,实行村级事务准入制度,提高镇村统筹基层社会治理能力。构建“县级部门”指导机制。结合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坚持扩权赋能、减负强责,下放便民服务审批事项199项,采取部门业务骨干“巡回指导+重点指导”的方式,赋予履行职责必要的发展自主权、委托执法权、人事管理权,激发治理活力。推行“三治融合”治理机制。坚持“自治为本”,完善村(居)委会“两约七会”自治制度,激发群众内生动力;把准“法治为要”,建立健全“廉政专干+村务监督委员会”,依法保护群众合法权益;突出“德治为魂”,推动农村移风易俗,加强身边典型选树,持续培育乡村文明新风。

建强“服务体系”,凝聚基层治理“向心力”。完善服务机构。建立镇(街道)便民服务中心、村级党群服务中心、村(居)小组便民服务点“三级服务体系”,构建“资源、项目、需求”清单,逐步实现便民服务、医疗卫生等公共服务均等化。建强服务队伍。推行部门包村示范、干部驻村抓点、党群结对解困等制度,因地制宜建好驻村工作队、网格员服务队等队伍,常态开展送文化、送科技、送服务活动。搭建服务平台。用好“支部党员微信群”“综治中心”等平台,大力推广网上党务、网上政务等信息服务,畅通诉求渠道,方便群众办事。

建强“保障体系”,提升基层治理“驱动力”。突出考核火力。推行权责清单管理制度,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把治理工作纳入县级部门、镇(街道)党组织书记党建工作述职评议考核,健全以群众“满意、高兴、答应”为主体衡量标准的治理评价体系和评价结果公开机制。汇聚工作合力。回引一批有意愿、有情怀、有能力的优秀农民工、创业成功人士担任“名誉”村主任;精选一批有威望的老党员、老干部、老律师等,回村担任政策宣传员、民情收集员、矛盾调解员。激发基层活力。建立城乡村级组织办公经费和服务群众专项经费正常增长机制,研究出台《村(社区)常职干部补助标准》等文件,根据工作年限、成效增长同比调整提高待遇;加强政策、资源、力量统筹力度,推动部门项目、资金投入、服务供给等向基层一线下沉,持续提升治理效能。(作者系中共平昌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责编/刘艳梅)
编辑:易贝羽
扫二维码分享到手机
主办单位:中国共产党四川省委员会《四川党的建设》杂志社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红星路二段70号
ICP备案号:蜀ICP备14009601号-3  © 1958-2024 中国共产党四川省委员会《四川党的建设》杂志社. 版权所有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川)字第02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51120190021   川公网安备 510105020100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