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四川省委机关刊主办 / 互联网新闻信息稿源单位
四川党的建设
学习强国
首页
双城风正劲 发展浪潮涌
2022-01-24 16:31来源:四川党的建设

在重庆市梁平区金带街道滑石村,沪蓉高速公路滑石寨大桥在晨雾中延伸。图/新华社


——写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两周年之际

文/本刊记者 范吴瑕

一元复始,万象更新。

1月4日,新年开工第一天,川渝高竹新区科技创新基地建设项目在广安正式启动,红色的泥土翻涌出勃勃生机,这是川渝高竹新区由筑台垒基迈向全面发展的缩影。

从谋划到建设,川渝高竹新区如同其名,以磅礴之力、破竹之势,向“新”生长,成为探索经济区与行政区适度分离的“试验田”,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写下生动注脚。围绕建设“中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新的动力源”目标,从基础设施“连线成网”到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从大力推进改革创新到打造高品质生活宜居地,年轻的“双圈”生机涌现,动力澎湃。

回眸过去,川渝披荆斩棘,吹响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号角;一番展望,热情昂扬的川渝人民蓄积起接续干的“动力”,加速起跑。

一“圈”畅流,交通撑起双城“大骨架”

两年前,中央落子“川渝”,让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交通成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第一道关”。

“初步建成轨道上的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进出川渝四向通道基本形成。”2021年12月,《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多层次轨道交通规划》亮相,这是继《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出台后的又一交通规划。

一幅“规划图”,也是“施工图”。一个个规划的出台,背后是四川与重庆强有力的行动,以自上而下的顶层设计与自下而上的垒土成台推动着“双圈”由“蓝图”向“画卷”的转变。 

“从重庆合川到四川安岳只需1个小时,从重庆两江新区到成都天府新区全程约2.5小时。”2021年12月24日,“龙形枢纽”成资渝高速正式建成通车。这条直连成都天府新区和重庆两江新区的快速通道是成渝间第4条高速大通道。与此同时,成渝之间里程最短、速度最快的直连通道成渝中线高铁正加快建设中,从项目勘察设计招标到全面启动建设,成渝中线高铁仅用一年多时间就落地。

如今,开工、建成已成为川渝交通建设的“热词”,密集落地的项目刷新着“双城经济圈”建设的速度,让川渝两地的联系更密、距离更近,“蜀道难,难于上青天”的交通基础设施短板被不断补齐,取而代之的是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相连成势。

不断筑牢的交通根基让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交通一体化发展的底气更足,势头更强,“成渝间1小时通勤”“成德眉资1小时生活圈”……交通的变化不仅在于速度,更在于越来越密的线路,川渝省际高速公路已建成通车13条,还有7条在建,川渝交接地带的“断头路”被打通,省际公交、城际公交线路持续开通,成都和重庆主城区更是在2020年就已实现公交、轨道“一码”通乘。

从铁路到公路,从水运到航空,川渝通道互联互通的能力不断提升。2021年12月13日,在重庆市合川区钱塘镇米口村,工人们正在对嘉陵江利泽航运水利枢纽工程船闸进行清淤和闸门调试收尾工作,为即将通航做准备。通航后,嘉陵江将成为连接四川和重庆全年畅通的水上高速通道。而空中,成都天府国际机场建成投运,将与双流国际机场实现“两场一体运营”,重庆新机场推荐场址已通过民航局行业审查,成渝世界级机场群加快形成。

巴山连蜀水,“空铁水公”的交通“大骨架”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中已具雏形,畅而通、行而快的交通网络助推着川渝打造交通“第四极”。

大运汽车生产车间


携手并进,产业协作“一条链”

产业,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关键。

瞄准“把装备制造产业打造成世界级、万亿产业集群”目标,2021年12月14日,在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重庆四川党政联席会议第四次会议上,《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共建世界级装备制造产业集群实施方案》《共建成渝地区工业互联网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实验方案》审议通过,这是川渝两地继汽车产业、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后,共同打造的第三个世界级万亿产业集群。

三天后,重庆市经信委与成都市经信局签署《共建世界级先进汽车产业集群战略合作协议》,共同培育世界级汽车产业发展集群。

像这样频繁的互动,已是川渝两地的常态,自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启动以来,川渝两地便围绕优势产业协作达成了一揽子合作协议,尤其是川渝汽车产业链供需对接平台和电子信息产业链供需对接平台的先后建立,实现了两地产业链供应链无缝对接。2021年5月,与重庆供应商晋南标准件有限公司的合作让成都大运汽车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大运汽车”)实实在在感受到了协作的“成果”,大运汽车党委书记、常务副总经理谢平形象地说:“我们与供应商的距离由过去的上千公里缩短至现在的两百多公里。”

“通过供需平台,让我们与重庆车企的联系更加紧密。”谢平介绍,截至目前,大运汽车已经通过川渝汽车产业链供需对接平台,预约重庆合作的供应商达26家,2021年通过平台引进了4家重庆供应商。

就近配套、强链补链,解决的不仅是时间问题,还大大降低了企业的生产成本,增强了川渝产业协作的合力。高效分工、相互融合的现代产业体系跃然眼前。

不仅如此,以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为牵引,川渝两地围绕氢能源汽车产业达成共建“成渝氢走廊”共识。2021年11月30日,“成渝氢走廊”启动暨氢燃料电池物流车首发仪式举行,按下了发展的“快进键”,四川和重庆两年内将分批在“氢走廊”投入400辆氢燃料物流车,2025年前投入约1000辆氢燃料物流车。

如今,在深度整合成渝两地氢能产业资源的基础上,川渝两地已形成氢能全产业链布局,聚集了氢气“制、储、运、加、用”上下游200多户企业及科研院所。

此外,“成渝电走廊”“智慧高速走廊”等项目相继启动,两地汽车产业一体化程度不断提高。

“春节前,149座高速公路服务区充电站将全部投运,基本实现全省高速公路主要路段全覆盖。”蜀道服务集团旗下新能源公司党支部委员、职工董事孟强透露,“下一步,公司将围绕‘成渝氢走廊’建设,规划在蜀道集团旗下服务区建设加氢站项目。”

合作的双手握得越来越紧,协作的步伐迈得越来越快,川渝间已是利益共存的产业共同体。

开放创新下的“双城经济圈”朝气蓬勃

“打造内陆改革开放高地”是党中央赋予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使命,以成渝为核心的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是对外开放的大通道。

2021年12月4日,汽笛声在成都国际铁路港和重庆国际枢纽园区同时响起,满载轻型商用货车、摩托车配件、化工品等货物的中老铁路(成渝—万象)国际货运班列始发。物流新线路的贯通,标志着西部陆海新通道进一步提速增效,也让西部与东亚、南亚、东盟的经贸往来更加便利,势必为沿线企业带来发展“红利”。

“过去公司出口老挝万象的产品,只能依靠公路。现在通过铁路运输既能节省人力和时间成本,也更安全可靠。”重汽成商党委副书记吴坤生说。

以“双城经济圈”建设为契机,成渝两地跨越山海,携手发力通道建设,尤其是成渝两大铁路港的国际班列建设,更是成果显著。

2021年,是成渝两地中欧班列深度合作的开启年。1月1日,重庆团结村站和成都国际铁路港,两地首列中欧班列(成渝)号列车同时发车,成为全国首个两地合作开行的中欧班列。

这一年,中欧班列(成渝)实现逆势大幅度增长,开行量超4800列,占全国比例超30%,运输箱量超40万标箱。得益于两港的深度融合,中欧班列(成渝)已成为全国开行量最多、开行最均衡、运输货值最高、货源结构最优、区域合作最广泛、运输最稳定的中欧班列。

开放加快推进,创新步履坚实。事实上,过去两年,西部科学城建设一直在快马加鞭,一批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科创项目加速布局。

在波光潋滟的兴隆湖畔,“天府实验室”牌子格外引人注目,2021年6月7日,西部(成都)科学城和天府实验室在成都正式揭牌,成渝间的创新活力被进一步释放。

由谋划布局到全面建设,翻开川渝联合印发的《重庆四川两省市贯彻落实〈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联合实施方案》,西部(重庆)科学城、西部(成都)科学城、重庆高新区、成都高新区被多次提及,川渝“打造有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决心可见一斑。

共建共享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协同开展核心技术联合攻关、协同推进高校院所交流互动……2021年12月17日,西部(重庆)科学城管委会、西部(成都)科学城管委会达成共同助推西部科学城建设战略合作协议,为“双城经济圈”建设“科技高地”凝聚合力。

让科创项目落地生根,让科技资源共建共享,“双圈”内已是活力四射,朝气蓬勃。

绿色宜居,开启巴蜀新生活

川渝两地,一衣带水、共生共融。2022年开年第一天,川渝两地生态环境领域第一部协同立法——《四川省嘉陵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条例》和《重庆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加强嘉陵江流域水生态环境协同保护的决定》在两地同时实行。以协同立法的形式,川渝两地加强污染跨界协同治理,共筑长江上游生态屏障。

在达州市大竹县观音镇,铜钵河蜿蜒而过,水清岸绿,以前河道垃圾成堆、臭气熏天的情况已不复存在。变化,还得从2020年9月说起。铜钵河复杂的水系走向,让川渝共界14公里成为治理的重点,川渝两省市生态环境部门及达州、梁平两地相关部门联合对跨界河流铜钵河进行巡查,还编制了《铜钵河流域水生态环境保护川渝联防联治方案》,推进铜钵河水生态环境共建共治。

位于开江县任市镇的新盛河(任市河),曾经也是浑浊不堪,在任市镇河长刘东的印象里,垃圾漂浮、非法排污等乱象横生,“通过与梁平联合开展治理行动,现在新盛河中还能看到鱼虾。”

日渐变好的生态环境让两地居民倍感舒适,而这份舒适更体现在越来越有温度的生活。

“原本我们想在孩子出生满月后,再回重庆老家办理出生登记,但受疫情影响,往来两地有诸多不便。”2021年11月18日,家住成都市大邑县的重庆籍居民沈先生,来到大邑县公安局成都公安一站式办证点川渝黔“跨省通办”窗口,为刚出生的孩子办理了出生登记,成为川渝黔三省市“一地办结”跨省新生儿入户业务第一人。

便捷的办理流程,让沈先生免去了两地“来回跑”的烦恼,“仅用了10分钟,便为孩子完成了入户重庆的登记受理”。

这样“一次办”“就近办”的服务越来越多。“我是重庆人,但生活在达州,仅用了4天,我就收到了重庆办理的社保卡。”受益于“川渝通办”,李平不用回重庆就把事情解决了,省时又省力。

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两年来,川渝两省市围绕群众“身边事”,开展“交通通信、户口迁移、就业社保、教育文化、医疗卫生、住房保障”六大便捷生活行动,并推出两批共210项“川渝通办”事项:5.53万人次的养老保险关系无障碍转移、7.7万余人次川渝跨省市户口迁移、3500家定点医疗机构住院费用跨省直接结算……在川渝,群众的幸福感随着贴心的服务日渐丰盈。

风劲潮涌,扬帆成渝,一路披荆斩棘、蓄势向前的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正提速增效,全面成势。(责编/冯雅可)
编辑:易贝羽
扫二维码分享到手机
主办单位:中国共产党四川省委员会《四川党的建设》杂志社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红星路二段70号
ICP备案号:蜀ICP备14009601号-3  © 1958-2024 中国共产党四川省委员会《四川党的建设》杂志社. 版权所有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川)字第02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51120190021   川公网安备 510105020100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