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四川省委机关刊主办 / 互联网新闻信息稿源单位
四川党的建设
学习强国
首页
科技城的“试”与“闯”
2022-01-24 15:03来源:四川党的建设杂志
文/绵组轩 《四川党的建设》记者 蒋筱青

近期,科技部发布《关于支持新一批城市开展创新型城市建设的通知》,支持全国25个城市开展创新型城市建设,绵阳位列其中。有着中国唯一科技城桂冠的绵阳科技资源富集、创新氛围浓厚,此次入选创新型城市建设,将进一步为绵阳加快建设国家科技创新先行示范区蓄势赋能。

科技创新,一直是绵阳市发展最鲜明的特色,也是最强劲的动力,这背后都离不开人才支撑。近年来,绵阳市多措并举,全方位激发人才活力,加快推动科技城高质量发展。

中国科技城创新中心 供图/绵阳组


为人才提供金融“工具箱”

“好消息!”近日,经过3年技术攻关,位于绵阳的九洲电器智能通信专业技术团队研发的新型智能化网络通信系统产品完成研制,进入测试与验证关键阶段,这让团队技术人员兴奋不已。

近年来,随着无人机、无人车等应用领域越来越广泛,对无线通信技术提出了更高要求。2017年,九洲集团组建九洲电器智能通信专业技术团队,加大技术攻关力度。团队自成立以来,承担了多项国家及省部级课题,涉及无人机等多个方面。

技术团队能够潜心做研究,离不开相关部门的支持。“我们团队有幸入选‘绵阳市卓越人才计划’,并得到了项目资金以及投融资方面的支持,为团队踏踏实实做技术营造了良好的环境。”九洲电器智能通信专业技术团队带头人骆明伟说。

金融助力,激发人才创新创造活力,绵阳的步子大胆且务实。聚焦“融资难、融资贵、融资慢”,绵阳市制定出台《绵阳市金融支持人才创新创业十条措施》,创设9家市级“人才银行”,研发22款人才金融产品,明确凡是获得绵阳市人才发展专项资金资助的团队,可以给予人才资金最高资助金额10倍的授信。同时,大力举办“绵州金英荟”系列人才金融对接活动,定向推介“创业贷”“税贷通”等人才金融特色产品,举办人才计划入选团队项目路演,开展创新团队集中授信,加强人才创新创业金融保障。

2021年9月8日,作为人才金融合作品牌的“绵州金英荟”,来到涪城区举办专场活动,让更多人才了解绵阳市创业金融保障政策。活动现场,绵阳农商银行、绵阳市商业银行共为来自涪城区的5家企业共授予2500万元贷款额度,再一次为人才创新创业注入金融力量。绵阳市金融工作局局长姜林介绍:“下一步,将从移动金融诊疗服务、深化人才专属产品、强化创新激励引导等方面出台人才金融新政,擦亮‘绵州金英荟’品牌。”

着力造就一批“技能川军”

四川长虹模塑科技有限公司内,钳工高级技师尹朝晖正在带领同事进行模具装配。自2016年成立尹朝晖技能大师工作室以来,近6年时间里工作室已先后培养技师和高级技师近40名。公司员工揭伟说:“在尹老师的指点下,理论水平和实操水平极大提升,今年我参加了技师考试顺利过关。”

在技能大师工作室的引领下,近年来,四川长虹模塑科技有限公司整体人才水平不断上升,产品研发也取得重大突破。尹朝晖说:“工作室为公司攻克的技术难关和新研发的创新模具大概有30项。”

省委人才工作会议指出,“继续围绕重点优势产业,紧盯未来产业发展方向,培养高水平工程师和高技能人才,着力造就一批天府工匠、技能川军。”按照领先示范、梯次发展、全域覆盖、积极鼓励的建设思路,2016年以来,绵阳市新建市级及以上技能大师工作室31个,技能人才不断涌现。

除大师“传帮带”外,绵阳市还有“联盟”助力“技能川军”培养。近日,绵阳市职业技能建设联盟在绵阳市公共实训基地挂牌成立,这是继省内率先建设技能大师工作室、举办全市性综合性职业技能大赛、建立首个市级公共实训基地之后,绵阳市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再添的“重磅”举措。

记者了解到,绵阳市职业技能建设联盟由绵阳市人社局主导成立,市内46家院校机构、科研院所、大中型企业、行业协会、社会组织共同参与。该联盟作为跨部门、跨行业的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协作平台,将积极整合资源,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助推全市技能人才培养、评价、使用和激励机制的进一步完善,立足产业发展需求,着力提升技能人才培养质效。

科技成果“落地生金”  

2021年4月,首台国产医用回旋加速器在绵阳市科学城医院投入使用,打破了国外垄断,标志着我国医学事业在自主可控方面迈出坚实一步。

该成果由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流体物理研究所孵化的公司自主研发,可谓“十年磨一剑”。2017年,该公司攻克医用回旋加速器核心技术,经过几年的中试研发,2021年产品正式投入市场。目前,该公司已具备年产20台医用回旋加速器的能力。据公司负责人介绍,医用回旋加速器是一种非常重要的高端核医学装备,既可通过质子束打靶生产医用同位素,协助PET-CT(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进行癌症的早期诊断,也可直接用于癌症的治疗。过去,这一高端医疗装备全部依赖进口。

科技成果转化是科学技术转变为现实生产力的重要途径,也是促进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的关键环节。近年来,绵阳市瞄准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打通“堵点”,解决“难点”,充分释放出科技活力。

推动科技创新资源开放共享和辐射扩散,建成全国唯一两用技术交易中心,技术交易额超6亿元;激发和释放人才创新创造活力,建成省级人才创新创业基地7个;院地共同建设国内最完备的航空发动机试验验证设备,加快围绕产业链、创新链布局人才链,吸引北航、南航等科技成果转化团队13个,助力两家地方企业产品升级……加速推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绵阳硕果不断。绵阳市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表示:“我们将继续发挥绵阳市科研生产优势,围绕创新链、产业链布局人才链,进一步破解创新要素分散、转化渠道不畅等问题。”(作者单位/中共绵阳市委组织部)
编辑:黄敏
扫二维码分享到手机
主办单位:中国共产党四川省委员会《四川党的建设》杂志社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红星路二段70号
ICP备案号:蜀ICP备14009601号-3  © 1958-2024 中国共产党四川省委员会《四川党的建设》杂志社. 版权所有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川)字第02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51120190021   川公网安备 510105020100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