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四川省委机关刊主办 / 互联网新闻信息稿源单位
四川党的建设
学习强国
首页
推进城乡基层治理的四川实践
2021-06-10 15:28来源:四川党的建设杂志
文/川组宣

“对推进城乡基层治理制度创新和能力建设作出重大部署,是对标对表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着力提升四川城乡基层治理能力水平的具体实践,是构建新时代四川基层治理新格局、加快我省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大举措。”四川省委书记彭清华强调。

近年来,四川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中央关于基层治理的决策部署,在系统调研谋划的基础上,以全面深化改革为牵引、以顺应高质量发展要求和群众美好生活新期待为导向,省市县乡村五级联动,集中推进城乡基层治理,产生了一系列积极效应,赢得了全省干部群众广泛好评。“以前这里既穷又脏,如今环境美了、产业好了、人心齐了,这一切变化都得益于基层治理的加强。”德阳市罗江区星光村党支部书记周华感叹道。

越西县南箐乡达布村新貌。供图/伍朝党 黎江峰

聚焦调动各方力量抓高位统筹

四川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既全面系统,又充分考虑“人口大省、经济大省、农业大省、多民族聚居区,基层治理点多面广、任务繁重”的省情实际,专门召开省委十一届六次全会,集中研究城乡基层治理制度创新和能力建设重大问题并作出《决定》,部署了渐次开展乡村建制调整、积极创新基层治理制度机制、着力提高各级干部治理能力、全面推动经济社会发展4件大事。为此,四川在全国省级层面开创性成立了省委城乡基层治理委员会,由省委常委、组织部部长任主任,相关省领导任副主任,履行牵头统筹、组织协调、督导落实等职责;将其办公室设在省委组织部,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承担委员会日常工作;省直有关部门各司其职,承担法定职能范围内的基层治理工作。

“着力完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高位统筹而非大包大揽,主要在于充分调动各方力量和积极性。”省委城乡基层治理委员会有关负责人表示,委员会从省级层面来统筹城乡基层治理工作,扮演着总策划、总指挥、总协调的角色。在省级示范带动下,21个市 (州) 和183个县(市、区)全覆盖召开党委全委会议,成立相应领导机构和工作机构,形成全省上下“一盘棋”,齐力推进城乡基层治理工作格局。

为确保城乡基层治理各项任务落地生根、终端见效,针对面上工作,省级层面细化127项具体责任分工,逐一明确项目内容、责任领导、责任单位、完成时限等,并采取建立台账、专项调度、定期通报等方式,一项一项盯住抓、抓到底。针对点上工作,突出重要地区和薄弱领域,省委组织部带头落实牵头抓总职责,先后组织开展常态化疫情防控条件下完善基层治理体系、凉山州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治理发展、涉藏州县基层治理、新型社区治理、城乡结合部治理等实证研究,并分别将调研成果转化为相应政策措施,依靠难点突破带动整体提升。

聚焦重塑治理版图抓“两项改革”

四川坚持统筹发力、精准发力,把乡镇行政区划调整和村级建制调整“两项改革”作为引领推动城乡基层治理体制性变革、结构性调整和格局性重塑,激发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内生动力的重要抓手,采取了系统配套、稳慎务实的系列措施办法。省委坚持直面矛盾、攻坚破难,尊重民意、回应关切,依法依规、防控风险,在深入调研、反复论证并选择3个市、3个县试点的基础上,渐次铺开了调乡、合村、并组、优化社区和深化街道管理体制改革,打出了一套重塑区域发展格局、优化基层治理体系的“组合拳”。

在农村,重点以乡村建制调整改革破题开局,进一步健全组织体系、发展体系、服务体系、保障体系。改革前,全省共有乡镇 (街道) 4610个,数量居全国第一;共有行政村4.54万个,居全国第四,全省乡镇 (街道) 和村级建制总体数量多、规模小、密度大、实力弱,加上分布密集化、人口空心化、干部老弱化,稀释了公共资源、降低了服务效能、制约了经济发展、影响了乡村治理,是长期制约四川发展的一个老大难问题。通过建制调整,全省乡镇 (街道) 减少1470余个、建制村减少1.9万个左右,减幅分别达32%、41.6%。乡镇 (街道) 平均面积从106平方公里增至156平方公里,平均户籍人口从1.8万人增至3万人左右;建制村平均面积从10.7平方公里增至17.7平方公里,平均常住人口从877人增至1458人。乡镇 (街道) 和建制村在面积增大、人口增多的同时,切实整合了资源、集聚了要素、优化了布局,干成了一件多年想干而没有干成的事。达州市在改革中聚焦“城市人口和建城区面积双300”“经济总量4000亿”战略目标,统筹市域乡镇设置,构建起以中心城区为核心、县城和中心镇为支撑、重点镇和特色村为重要节点的市域新型城镇格局。

在城市,重点以深化街道管理体制改革为关键突破,进一步健全街道、社区、小区三级治理架构,整体推进城市基层治理制度体系建设,切实破解城市基层党组织向下延伸不够、覆盖面不广、作用发挥不好等问题,积极构建区域统筹联动、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格局。为此,四川专门出台 《关于进一步深化街道管理体制改革的意见》,提出以提升街道抓党建、抓治理、抓服务的能力为目标,清晰明确街道职能职责,推动街道赋权扩能,优化机构人员配置,全面构建简约高效的街道管理体制和优化协同的运行机制。改革后,全省街道职能职责进一步厘清,机构设置和力量配备更佳更优,统筹协调功能明显增强;70%的街道取消招商引资、协税护税等职能,79%的街道统筹设立党建办、治理办和服务办。乐山市市中区在中心城区规划建设5个“心连心”邻里中心,将党建、治理、民生、执法等专门力量叠加融合,促进1000余项行政事务、审批业务、服务项目有效下放邻里中心具体办理,形成辐射80余万名市民的5个市民服务综合体。广元市着眼为街道“明责、赋权、减负”,梳理加强党的建设等8类259项职责,全面取消协税护税职能,明确取消招商引资时间表,为街道厘清职责边界、铆定工作重心。

目前,四川“两项改革”和街道管理体制改革“前半篇”任务基本完成,在全国范围内产生了积极影响,在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杂志社等单位评出的中国改革2020年度案例中,被列为唯一一个省级特别案例。如今,全省正紧锣密鼓做好改革“后半篇”文章,省委、省政府制发了1个总体实施方案、24个专项工作方案和1个监测评估方案,形成“1+24+1”的系统设计,作为做好“后半篇”文章的任务书和施工图,切实优化资源配置、提升发展质量、增强服务能力、提高治理效能,持续把改革成果转化为发展红利和治理实效。宜宾市围绕做好“两项改革”的“后半篇”文章,制定10条针对性改革措施,编制“24+5”专项方案,推动工作不断走深走实。

聚焦提升治理效能抓党建引领

四川在推进城乡基层治理探索实践中,始终坚持党建引领、纲举目张,多管齐下将党的基层组织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密切联系群众优势转化为治理优势,明显提升了城乡基层治理的有效性。巴中市全面推行党员示范岗、党员责任区、“党员+网格长(楼栋长、联户长)”志愿服务制度,鼓励党员干部、“两代表一委员”、群团骨干等,牵头领办疫情防控、设施管护、矛盾调解、助老扶幼等志愿服务组织,带动全市10万余名党员成为治理实践先行者,赢得了广大干部群众点赞好评。

在广大农村,四川大力破解党的基层组织领导与村级自治“两张皮”问题,推动全省村党组织书记、村民委员会主任“一肩挑”占比从2018年底的2.7%提高到97.4%。同时,积极推动村党组织书记依法依规兼任村集体经济组织负责人占比达83.1%,并全面实施“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千村示范行动”,每年重点扶持1292个村、每村补助100万元;积极深化村党组织“三分类三升级”活动,创新村党组织升级评优机制,探索实行村党组织书记专职化管理,鼓励乡镇机关和事业单位干部任村党组织第一书记,深入实施优秀农民工回引培养工程,结合集中换届选拔乡镇事业编制人员、优秀村党组织书记、到村任职过的选调生、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员进入乡镇领导班子。

在城市基层,四川全面推行社区党组织书记与居委会主任“一肩挑”、“两委”班子成员交叉任职;分领域制定驻区单位和两新组织融入属地社区工作制度,全省90.5%的街道建立“大工委”、78.6%的社区建立“大党委”,驻区单位、两新组织党组织负责人占兼职委员总数的1/3,6614个社区与驻区单位签订共建协议,7.1万个党组织、80.3万名党员到社区报到,主动参与社区治理、融入社区治理的氛围更加浓厚。同时,试行在社区党组织下建立小区党组织,指导规范成立业委会、居民议事会,推动物业党建联建,填补党在小区物业管理中实施领导的“空白”。目前,全省已建立7671余个小区党组织,成立约8726个小区业委会,2000余名小区党组织书记担任业委会主任或成员,推动党组织领导入规入约,形成“小区党组织+业主委员会+物业服务企业”三方联动格局。成都市青羊区清波社区通过构建党组织领导、各方参与的协商议事平台,有效整合社区资源,打造邻里守望“互助圈”,成为远近闻名的社区治理好典型。凉山州深入实施党建引领城乡基层治理创新工程,在城市基层着力构建街道党工委、社区党委、网格小区党组织、院落楼栋党小组、党员中心户的“五级共治”治理模式,有力推动城乡基层治理终端见效。

聚焦强化保障支撑抓制度创新

四川把创新制度机制作为推进城乡基层治理的重要抓手,切实解决系统化不够、整合度较低、适应性不强等问题,不断健全完善保障支撑,有效激活了城乡基层治理的“一池春水”。

在完善推进机制上,省级层面从6个方面创新完善有关制度机制,每项都细化分解为若干具体任务,力求通过集中攻坚,着力破解制约城乡基层治理的体制性障碍、机制性梗阻和政策性问题。同时,省市县三级把城乡基层治理工作纳入年度目标考评、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政绩考核、党委书记抓党建述职评议考核等,一体推动各级责任落实、工作落地。绵阳市出台建设全国城市基层党建示范市30条“管总”意见和行业领域融入治理等13个配套文件,建立书记领办基层治理项目制度,以系统建设、整体建设理念强力推动工作到位见效。

普格县五道箐镇沙合莫村开展送文化下乡活动——彝家儿女跟党走。供图/朝党 黎江峰

在提升干部素能上,开展市 (州) 领导班子情况综合分析研判,在脱贫攻坚、疫情防控等基层治理一线考察识别和选用干部;出台加强基层治理人才支撑12条措施,完善改革创新容错纠错机制,激励各级干部在基层治理中担当作为;举办市厅级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启动实施实践锻炼“双百计划”,开展新任村党组织书记全覆盖培训,实施社区工作者千人示范培训计划,不断提升干部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目前,村 (社区)党组织书记中优秀农民工、退役军人等占85.1%,中专及以上学历占84.3%,大专及以上学历超过一半,村干部队伍整体结构得到优化。南充市聚焦建设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建立完善党务行政管理、新型产业发展、公共事业服务、脱贫攻坚暨乡村振兴“四大实训平台”,推行领导干部、一线骨干、先进典型、企业家“四个上讲台”制度,不断提升干部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在加强示范引领上,开展乡村治理现代化试点和乡村治理示范村镇创建,在完成中组部等中央六部委确定的6个县试点任务外,省级层面选择50个乡镇开展试点,探索推行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制度机制。开展城市基层治理示范体系建设,省级层面创建414个示范点,以点带面、整体提升城市基层治理水平。积极开展新型智慧城市省级试点示范,实施“互联网+社区”行动计划,进一步强化科技手段支撑。最近,省级层面评审认定了大邑县安仁镇、南江县赤溪镇西厢村等443个首批乡村治理示范村镇,发挥其引领示范和辐射带动作用,全面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在夯实基础保障上,四川充分发挥省级财政预算带动作用,将基层组织活动和公共服务运行经费、村(社区)“两委”成员基本报酬、社区服务设施和信息化建设经费、人才培养培训经费等纳入财政预算和预算内基本建设投资计划,有力带动各级持续加大对基层的资金投入。全面落实“不低于当地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倍、3000元以上”村党组织书记基本报酬,推行“基本报酬+考核绩效+集体经济创收奖励”报酬制度,建立健全村干部待遇稳步增长机制。推进社区专职工作者专业化职业化体系建设,建立岗位等级序列和配套薪酬体系,形成报酬待遇正常增长机制。开展新型智慧城市省级试点示范,实施“互联网+社区”行动计划,不断强化科技手段支撑作用。(供稿单位/中共四川省委组织部) (责编/蒋筱青) 
编辑:母婧潇
扫二维码分享到手机
主办单位:中国共产党四川省委员会《四川党的建设》杂志社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红星路二段70号
ICP备案号:蜀ICP备14009601号-3  © 1958-2024 中国共产党四川省委员会《四川党的建设》杂志社. 版权所有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川)字第02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51120190021   川公网安备 510105020100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