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四川省委机关刊主办 / 互联网新闻信息稿源单位
四川党的建设
学习强国
首页网评
让乡土人才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注入“智”能
2024-04-23 11:10来源:四川党建网

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必须充分激活人才这一新质生产力中最活跃、最具决定意义的能动主体。同时要以人才资源为基本保障和关键一招,来催生、发展、壮大广袤农村的新质生产力要素。为了让乡村全面振兴注入“智”能,各地要抓住新机遇、开创新局面,厚植乡土人才“沃土”,形成在外人才返乡、专业人才下乡、本土人才兴乡的人才集聚效应,点燃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乡土“人才引擎”,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人才动力。

让“流量”向“留量”转变,注入在外人才之“智”。发展新质生产力需要广纳英才,在外成功人士、企业家等新时代乡贤往往掌握着某一领域一定的“流量”话语权,依托其天然的“乡土、乡愁、乡情”情感纽带,在招商引资、招才引智、资政参事、公益事业等方面作用明显。组织部门要持续健全完善在外人才常态化联络对接机制和引领服务制度,建立在外成功人士台账,全面准确了解在外成功人士的基本情况、发展特点等相关信息,建档造册,形成完整的基本信息库,抓住春节等重要节假日前后关键节点,开展集中座谈、优秀营商经验分享会等,普及惠企政策、收集招商线索,对返乡创业实体和创业项目,建立创业培训、开业指导、贷款扶持、创业孵化等“一条龙”服务体系,实现人才、资金双回归,让新时代乡贤成为推动乡村振兴的强大力量。

让“拥才”向“用才”转变,注入专业人才之“智”。高层次专业人才作为各领域人才队伍中层次较高的优秀人才,素质高、能力强、贡献大、影响广,对指导产业发展、转化科研成果、培育示范典型、培养实用人才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组织部门要大力推行“不求所有、但为所用”的柔性引才机制,围绕现代农业等重点领域,组织专家顾问团开展“院士专家乡村行”“科技下乡万里行”“农业科技特派团下乡”等活动,支持专家团队到农业生产一线建立“科技小院”“院士(专家)工作站”等平台,推动实验科技成果转化。同时对产业发展中的“疑难杂症”和“瓶颈”问题进行精确“会诊把脉”,培养一批基层技术能手、实用人才,让专业人才引用由“占有人才”向“用好人才”转变,逐步破解高层次紧缺人才“引不来、留不住”难题,为产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撑。

让“遇才”向“育才”转变,注入本土人才之“智”。引才不能好高骛远,目光也要放在本土人才身上,他们生于乡村、长于乡村,根植乡村,有更深厚的乡土情怀、更有独特的实践优势,一头连着田间地头,一头连着创新活力,是乡村振兴的“新引擎”。组织部门要把培育本土人才摆在重要的位置,聚焦做实“人才+产业发展”“人才+社会治理”等融合篇章,实施教师技能专项提升、“乡村工匠”能力提升、“青农人才”培养等专项行动,加强政治引领和政治吸纳,推广“双培”计划,将觉悟高、素质优的本土人才纳入后备干部、党员发展对象等重点培养,积极推荐参选“两代表一委员”,参评各级人才项目,专业化培养、科学化评价和激励化保障,让本土人才扎根乡土,为全面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源头活水”。

(遂宁市安居区委组织部   付琪)

编辑:杨博
主办单位:中国共产党四川省委员会《四川党的建设》杂志社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红星路二段70号
ICP备案号:蜀ICP备14009601号-3  © 1958-2024 中国共产党四川省委员会《四川党的建设》杂志社. 版权所有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川)字第02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51120190021   川公网安备 51010502010099号